www.jinzhangedu.com
础上,把缝针以抽出线圈内抽出即成。优点是缝得较紧,止血较好,缺点是同单纯连续缝合。 6.内翻缝合内翻缝合多用于胃肠道吻合,将缝合组织内翻,缝合后边缘内翻,外面光滑,可减少污染,促进愈合。连续全层内翻缝合,用于胃肠道吻合的前壁全层缝合。间断内翻缝合常用于包埋组织,也属于浆肌层缝合。 7.外翻缝合缝合时使组织边缘向外翻转,有利于保证内面光滑及皮肤切口的愈合,在血管吻合中常用。常用的外翻缝合法为间断褥式缝合。它分为垂直褥式缝合和水平褥式缝合两种。
8.减张缝合常用于腹部手术后,当切口张力过大、污染重、患者营养不良、术后切口裂开可能性较大时,多采用减张缝合,缝合时要求腹膜外全层缝合。可采用单纯间断缝合、水平褥式缝合、垂直褥式缝合,缝合打结时,常自缝线穿一硅胶或橡皮管以防止缝线勒坏皮肤。 (三)打结 1.打结方法
(1)单手打结法其特点为简便迅速,故而常用。 (2)双手打结法其特点为结扎较牢故,但速度较慢。
(3)器械打结法即止血钳打结法,术者用持针钳或止血钳打结,适用于深部狭小手术视野的结扎、肠线结扎或结扎线过短时。 2.打结要点两手用力要相等,两手用力点及结扎点3点在一个面成一线,不能向上提拉,以免撕脱结扎点造成再出血。打第2个结时,第1个线结注意不能松扣。 (四)拆线 【适应证】
1.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全身无异常表现,已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
组织内的缝线无须拆除,皮肤缝线需要拆除,拆线时间根据缝合部位和手术方式决定,一般头、面、颈部伤口4~5天拆线,胸、腹、背、臀部伤口7~9天拆线,会阴部伤口5~6天拆线,四肢伤口10~14天拆线,减张伤口14天拆线。
2.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 【禁忌证】
1.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 2.严重失水或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者。 3.老年患者及婴幼儿。
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切口应延迟拆线。 【操作过程】
1.揭开敷料,暴露缝合口,用汽油或松节油棉签擦净胶布痕迹。
2.用2%碘酒或70%聚维酮碘先后由内至外消毒缝合口及周围皮肤5~6cm,待干。 3.检查切口是否已牢固愈合,确定后再行拆线。
4.用无齿镊轻提缝合口上打结的线头,使埋于皮肤的缝线露出,用线剪将露出部剪断,轻轻抽出,拆完缝线后,用酒精棉球再擦拭1次,盖以敷料,再以胶布固定。若伤口愈合不可靠,可间断拆线。
5.如伤口表面裂开,可用蝶形胶布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后,将两侧拉合固定,包扎。 6.拆线时动作要轻,不可将结头两端线同时剪断,以防缝线存留皮下。 【注意事项】
1.剪线时的部位不应在缝合线的中间或线结的对侧,否则拉出线头时势必将暴露在皮肤外面的、已被细菌污染的部分缝合线拉过皮下,增加感染机会。 2.拆线时最好用剪尖去剪断缝合线,可避免因过分牵引缝合线而导致疼痛和移动缝线致局部感染。
www.jinzhangedu.com
3.拆线后1~2天应观察伤口情况,是否有伤口裂开,如伤口愈合不良或裂开时,可用蝶形胶布牵拉和保护伤口至伤口愈合。 4.遇到下列情况,应考虑延迟拆线: (1)严重贫血、消瘦和恶病质者。
(2)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尚未纠正者。 (3)老年体弱及婴幼儿患者伤口愈合不良者。
(4)伴有呼吸道感染;咳嗽没有消除的胸腹部伤口。 (5)切口局部水肿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者。
四、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
【适应证】
适用于各种出血情况下的急救止血与包扎,尤其是大出血的急救处理,以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固定敷料、减少污染、固定骨折与关节、减少疼痛。 【术前准备】
1.了解、熟悉患者病情。与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清醒患者配合。 2.消毒用品、无菌纱布、棉垫、绷带、三角巾、止血带等,亦可用清洁毛巾、手绢、布单、衣物等替代。 【止血方法】
1.加压包扎法为最常用急救止血方法。用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
2.堵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堵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四头带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常用于颈部、臀部等较深伤口。 3.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闭合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 4.屈曲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或腋窝内放置棉纱垫、毛巾或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布带作8字形固定。注意有骨折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同时因此方法令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
5.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血管破裂或经其他急救止血无效者。包括: (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气囊止血带或长1m左右的橡皮管,先在止血带部位垫一层布或单衣,再以左手指、示指、中指持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2~3圈,并将橡皮管末端压在紧缠的橡皮管下固定。
(2)绞紧止血法急救时可用布带、绳索、三角巾或者毛巾替代橡皮管,先垫衬垫,再将带子在垫上绕肢体一圈打结,在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短棒使带子绞紧,至不流血为止,最后将短棒固定在肢体上。 【包扎方法】
1.绷带包扎法主要用于四肢及手、足部伤口的包扎及敷料、夹板的固定等。包括:环形包扎法——主要用于腕部和颈部;8字形包扎法——用于关节附近的包扎;螺旋形包扎法——主要用于上肢和大腿;人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前臂和小腿等。
2.三角巾包扎法依据伤口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三角巾包扎方法,常见的有:
(1)头顶部伤口采用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3cm宽,底边正中放在眉间上部,顶尖拉向枕部,底边经耳上向后在枕部交叉并压住顶角,再经耳上绕到额部拉紧打结,顶角向上反折至底边内或用别针固定。
(2)头顶、面部或枕部伤口将三角巾顶角打结放在额前,底边中点打结放在枕部,底边两角拉紧包住下颌,再绕至枕骨结节下方打结,称为“风帽式包扎法”。
www.jinzhangedu.com
(3)颜面部较大范围的伤口采用面具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结,放在下颌处,上提底边罩住头面,拉紧两底角至后枕部交叉,再绕至前额部打结,包扎好后根据伤情在眼、鼻、口处剪洞。
(4)头、眼、耳处外伤采用头眼包扎法。三角巾底边打结放在鼻梁上,两底角拉向耳后下,枕后交叉后绕至前额打结,反折顶角向上固定。
(5)一侧眼球受伤采用单眼包扎法。将三角巾折叠成4指宽的带形,将带子的上1/3盖住伤眼,下2/3从耳下至枕部,再经健侧耳上至前额,压住另一端,最后绕经伤耳上,枕部至健侧耳上打结。
(6)双眼损伤采用双眼包扎法。先将带子中部压住一眼,下端从耳后到枕部,经对侧耳上至前额,压住上端,反折上端斜向下压住另一眼,再绕至耳后、枕部,至对侧耳上打结。 (7)下颌、耳部、前额或颞部伤口采用下领带式包扎法。将带巾经双耳或颞部向上,长端绕顶后在颞部与短端交叉,将两端环绕头部,在对侧颞部打结。
(8)肩部伤口可用肩部三角巾包扎法、燕尾式包扎法或衣袖肩部包扎法包扎。燕尾式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式放在伤侧,向后的角稍大于向前的角,两底角在伤侧腋下打结,两燕尾角于颈部交叉,至健侧腋下打结。
(9)前臂悬吊带前臂大悬吊带适用于前臂外伤或骨折。方法:将三角巾平展于胸前,顶角与伤肢肘关节平行,屈曲伤肢,提起三角巾下端,两端在颈后打结,顶尖向胸前外折,用别针固定。前臂小悬吊带适用于锁骨、肱骨骨折、肩关节损伤和上臂伤,方法:将三角巾叠成带状,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1/3,两端在颈后打结,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10)胸背部伤口包括单胸包扎法、胸背部燕尾式包扎法、胸背部双燕尾式包扎法。 (11)腹部伤口包括腹部兜式包扎法、腹部燕尾式包扎法。
(12)臀部伤口单臀包扎法。需用两条三角巾,将一条三角巾盖住伤臀,顶角朝上,底边折成两指宽在大腿根部绕成一周作结;另一条三角巾折成带状压住三角巾顶角,围绕腰部一周作结,最后将三角巾顶角折回,用别针固定。
(13)四肢肢体包扎法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状,在伤口部环绕肢体包扎。 (14)手(足)部三角巾包扎法将手或足放在三角巾上,与底边垂直,反折三角巾顶角至手或足背,底边缠绕打结。
3.四头带包扎法主要用于鼻部、下颌、前额及后头部的创伤。 4.毛巾、被单、衣服包扎操作过程同前。 5.特殊损伤的包扎
(1)开放性颅脑损伤用干净的碗扣在伤口上,或者用敷料或其他的干净布类做成大于伤口的圆环,放在伤口周围,然后包扎,以免包扎时骨折片陷入颅内,同时保护膨出的脑组织。
(2)开放性气胸如胸部外伤伴有气胸,对较小的伤口采用紧密包扎,阻断气体从伤口进出。可先用厚敷料或塑料布覆盖,再用纱布垫或毛巾垫加压包扎。对伤口较大或胸壁缺损较多,可用葫芦形纱布填塞压迫。先用一块双侧凡士林纱布经伤口填塞胸腔内,再在其中心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