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与经脉循行有关的头痛是( )
A、前额头痛 B、头重隐痛 C、两侧头痛 D、后脑头痛 E、发热头痛 答:A、C、D
7、有固定名称和固定位置的是( )
A、奇穴 B、阿是穴 C、募穴 D、十四经穴 E、交会穴 答:A、C、D 、E
8、十二经脉命名的依据是( BCE )
A、根据五行学说 B、根据阴阳学说 C、根据经脉循行部位 D、根据脏腑功能 E、根据脏腑相络属关系 答:BCE
9、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络,加:(BDE)
A、带脉络 B、脾之大络 C、冲脉络 D、督脉络 E、任脉络 答:BDE
10、十二经别循行分布规律为:() A、离 B、入 C、出 D、输 E、合 答:ABCE
11、十二经脉命名的依据是( )
A、脏腑 B、头面 C、阴阳 D、躯干 E、手足 答:ACE 12、
三、填空题
1、( )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称为“阳脉之海”,( )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称为“阴脉之海”,( )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称为“血海”。 答:督脉,任脉,冲脉
2、足厥阴经与 ( )经互为表里,手少阴经与( )经互为表里。 答:足少阳经,手太阳经
3、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次序是( )在前,( )居中,( )在后。
答: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
4、《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 ),外络于( )。” 答:脏腑,肢节
5、十二经脉交接的规律为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 )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 )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 )交接。 答:手足末端,头面部,胸中
6、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 )主里,( )主表。 答: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7、《四总穴歌》所载:“(),() , (), ()。” 答: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8、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交接。 答:手足末端
9、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交接。 答:头面部
10、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交接。 答:胸中
11、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走()。 答:胸 手
12、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阳经从()走()。 答:手 头
13、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足三阳经从()走()。
答:头 足
14、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足三阴经从()走()。 答:足 胸腹
15. 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次序,肾经经气流注入()。 答:心包经
16、与手厥阴经互为表里的经脉是()。 答:手少阳经
17、足厥阴经属()络()。 答:肝 胆
18、能调节六阳经经气的是()脉。 答:阳维脉
19、能调节六阴经经气的是()脉。 答:阴维脉
20、能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是()脉。 答:阴阳跷脉
21、络脉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的是()。 答:任脉络脉
22、络脉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的是()。 答:督脉络脉
23、络脉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的是() 答:脾之大络
24、经脉“内属于(),外络于()”。 答:脏腑、肢节
25、在体表标志取穴中,肩胛骨下角平对()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通过()椎棘突下。 答:第7胸 第四腰
26、《灵枢?逆顺肥瘦》所说的:“脉行之逆顺”,手之三阴,从()走手;手之三阳,从()走头;足之三阳,从()走足;足之三阴,从()走腹。”
答:胸 手 头 足
四、判断题
1、在腹部:“距正中线寸是足阳明胃经,2寸是足少阴肾经,4寸是足太阴脾经”。( 对)
2、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对 ) 3、经络理论只对针灸临床有指导作用。( 错)
4、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 。(对 ) 5、巅顶头痛与督脉、足厥阴经病变有关。(对 ) 6、经穴就是分布在十二经脉上的穴位。( 错) 7、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是从足走腹(胸)。( 错)
8、十二经脉在头部的分布,手足三阳联系头,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对 ) 9、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对 )
10、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对 )
11、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阴经属腑络脏,阳经属脏络腑。( 错)
1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 (对 ) 13、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错)
14、在机体患病的时候,经络也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对 ) 15、奇经八脉都是纵行。( 错)
16、阴阳跷脉能调节肢体运动,四眼见开合。(对 ) 17、与足少阴经互为表里的经脉是手太阳经。( 错) 18、奇经与奇恒之府的关系较为密切。 (对) 19、跷脉的功能关系到人体的活动与睡眠。(对) 20、足厥阴肝经注于肺。(对)
21、手三阴经在上肢的排列次序是: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错) 22、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的经脉是手少阳三焦经。(错)
23、“是动则病”意指本经脉变动异常就会发生的疾病。(对) 24、治疗大肠腑病时应取下合穴上巨虚。(对)
25、哑门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第1颈椎下。(错)
五、名词解释
1、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2、奇经:“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从而表明奇经与十二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但与奇恒之腑有密切联系,故称”奇经”,也称“别道奇行”的经脉。
3、一源三歧: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故称为“一源三歧”。
4、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5、六合:阴经的经别于其表里的阳经的经脉相合,由此把十二经脉合为6对,称为六合 六、简答题
1、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部分?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2、简述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其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3、写出十二经脉逐经相传的传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传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注到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系统。
4、十二经脉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十二经脉中六阴经在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下肢内侧位足三阴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按立正姿势,大指在前,小指在后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为手足前、中、后3个区域,十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为: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5、奇经八脉有何生理特点及功用?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不同,其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属关系。但与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有密切联系,故称“奇经”。其作用特点: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溢和渗灌的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犹如江、河之水。 6、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
手太阴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太阴经属脾络胃,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经属膀胱络肾,少阴经属肾络膀胱,手厥阴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经属三焦络心包,足少阳经属胆络肝,足厥阴经属肝络胆。 第二章 腧穴总论 一、单项选择
1、骨度分寸中,腘横纹到外踝尖折为(16 )寸: 2、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8) 3、前发际至大椎的骨度分寸是( 15 )
4、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骨度分寸是( 5 ) 5、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的骨度分寸是( 8 )
6、在下列特定穴中,治疗腑病应选用:
A、原穴 B、下合穴 C、五输穴 D、八脉交会穴 E、络穴 答:B
7、下列特性穴中,治疗急性病症应首先选用:
A、原穴 B、俞穴 C、八会穴 D、八脉交会穴 E、郄穴 答:E
9、阴经的输穴在五行属(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C
10、阳经的井穴在五行属(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D
11、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腧穴称为() A、络穴 B、输穴 C、原穴 D、俞穴 E、郄穴 答:A
12、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腧穴称为(C) A、络穴 B、输穴 C、原穴 D、俞穴 E、郗穴 13、拇指同身寸是指:(E)
A、以患者拇指第一节的长度作为1寸 B、以患者拇指第一节的宽度作为1寸 C、以患者拇指第二节的长度作为1寸 D、以患者拇指第二节的宽度作为l寸 E、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14、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B、络穴是指络脉从经脉分出部位的腧穴
C、华佗夹脊穴是指胸椎各棘突下旁开0.5寸处的穴位 D、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