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知识点总结及章节测试(无答案)-精选学习文档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3、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属于观点。 4、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化石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露西少女。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50万∽20万年前。 5、促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6、促使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7、人类起源于发展示意表:森林古猿 地面直立行走 前肢解放 制造工具、从事劳动 大脑发达 语言文字 人类社会 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第二节 人的生殖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9侧面和正面示意图)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阴囊:保护睾丸 (1)内生殖器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3)外生殖器 输精管:输送精子 阴茎:排精、排尿 (2)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9侧面和正面示意图)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1)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2)外生殖器:即外阴 子宫: 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3、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精子:小,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成熟的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4、一个人的发育起始于 的形成。

受精(1)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场所: 。

5、怀孕(1)概念: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

10缓慢移动高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2)场所:子宫

6、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受精卵 胚胎 胎儿 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细胞质中的卵黄; 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 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8周成胎儿(出现人形)。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7、分娩:成熟的胎儿(38周,约266天)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从怀孕到分娩大约需要40周(280天)左右的时间。 第三节 青春期 1、 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的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 (1)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性发育 男性受雄性激素的调节,女性受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2)男孩第二性征:长喉结、变声、出胡须、出现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发育等。

女孩第二性征:乳房发育、臀部变圆、出现腋毛阴毛等。

第 1 页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遗精是指男子进入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月经是指女子进去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4、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第二章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 、 、 、 、 、 等六大营养物质。(膳食纤维为第七营养) (1)三大能源物质: 、 、 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 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重要的 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和 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 和 ,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2)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水:是人体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 。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无机盐:量少作用大。(几种重要的无机盐见课本P23) 维生素:需要量很小,却是人体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有机物。(几种重要的维生素见课本P24) 维生素A、维生素D 成分 钙 作用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磷 铁 碘 构成 的重要原料。 构成 的重要原料 的重要组成成分。 。 (大脖子病)、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婴幼儿呆小症) 缺乏症 儿童易患 (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 。 厌食、贫血、肌无カ、骨痛。 瘦肉、鱼、奶类、豆类 动物肝脏、瘦肉、大豆、蛋黄。 海带、紫菜、虾、海盐等。 来源 蔬菜、奶类、豆类 成分 VA VB1 VC VD 缺乏症 皮肤干燥、 、干眼症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抵抗力下降等 病和 来源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谷物的种皮、肾脏等 新鲜蔬菜、水果。 鱼肝油、蛋黄、肝脏 a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病人几天吃不下东西,身体明显消瘦,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 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c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原来,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复杂的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 作用: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和排空;可以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和维持正常的体重。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方式 直接被吸收的物质:小分子物质,如 、 、 等 经分解后再被吸收的物质:大分子物质,如 、 、 等 2、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消化系统 作用: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作用:分泌消化液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分泌消化液 肠液 所含消化酶 作用 初步消化 初步消化 对脂肪进行 性消化 多种消化酶 多种消化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通过乳化作用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消化。) 3、食物的消化(三种物质消化曲线图P31)

第 2 页

(1) 消化方式: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2)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过程

如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脂肪被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组成消化道顺序的各个器官,试根据图回答:

(1)代表胃的字母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2)曲线甲代表______被消化的情况,理

由是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内主要的消化场所是______,其中所含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

3、小肠的结构被消化的物质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长:一般5----6米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大:内表面具有 和 (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薄: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 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多:有各种消化液,含消化液的种类最多,含量也最多。(有利于消化食物) 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 、 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物质)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消化场所 消化液 消化的最终产物 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始( )、终( ) 唾液、肠液、胰液 始( )、终( ) 胃液、胰液、肠液 始( )、终( ) 胆汁、肠液、胰液 营养物质被小肠绒毛壁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6、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作设

制定计划: 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 有甜味。淀粉遇 变蓝,而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中进行的。口腔的温度是 。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块。将A、B两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模拟牙齿的咀嚼);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 。 (2)用 将口漱净,目的是 ,口内含一块棉絮取唾液。

(3)实验处理: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标号1、2、3,如下图所示,同时放入37度的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在3个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观察现象。

1号试管现象 ,原因: 1号试管现象 ,原因: 1号试管现象 ,原因:

得出结论: 。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摄取的营养素(六大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要齐全:“平衡”: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出出

问假

题: ?

第 3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