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如何贯彻课程的基本理念
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系于教育,作为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尤其是奋斗在教育战线前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为了更好地胜任新世纪的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新世纪,新发展,新教育。素质教育呼唤新发展,新的教育呼唤新型的教师。人民群众需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期待无数优秀教师,而优秀教师的概念已今非昔比,优质教师需要有大批的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教师。由于国家课程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波涛壮阔的改革大潮中,许多教师已不在适应现在的新课程、现有的学生发展。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该是学科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因此,教师既要做学生的“经师”,又要做学生的“人师”。
新世纪,新的课程理念。一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构建这门课程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追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构成了完整的思想品德教学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基础教育新课程生态观: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
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使用权成为现代课程生态观的基本命题。它体现了“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观: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新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把学生发展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全人”发展成为课程价值取向。以学生为本,首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反对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前面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呢? 一、教育者要更新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先进的思想品德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践。只有正确地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实施于课堂教学。思想品德的性质决定特点,性质决定课程的基本理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这个性质决定了该课程的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思想品德的基本理念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1、教学内容要开放
教学内容虽然是以教材为主,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在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本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如,王老师在上“走进自己的教师”框时,充分地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任课教师的形象,并用纸和笔把自己心目中的教师特点描绘出来,并让学生共同修改,订正教师形象。班上每个学生都大胆地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这节课引导学生们叙说自己的生活之事,均学有所得。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学与生活相结合,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要开放
为了使教学更好地与现实生活沟通,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单向封闭式教学,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王老师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设计了具有现实意义、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动脑动手,逐步引导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途径、思考的方法。当然,教学方法多样,在运用中要把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式教学等结合起来,把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教学过程要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