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 2、正常眼球前后径出生时 16cm,3岁时23cm,成年时24cm 3、眼球由眼球壁、眼球内容物组成。
4、眼球壁分3成,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外层包括角膜、巩膜、角膜缘、前房角。 5、角膜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6、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睫状肌是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7、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为:①视锥、视杆层 ②外界膜 ③外核层 ④外丛状层 ⑤内核层 ⑥内核状层 ⑦神经节细胞层 ⑧神经纤维层 ⑨内界膜
8、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它们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9、视神经管管中有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纤维通过
10、眶上裂有第三、四、六颅神经、第五颅神经的第一支(眼支)、眼上静脉、部分交感神经纤维通过 11、眼睑由外向内分为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12、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13、泪器包括泪腺、泪道。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14、视神经按其部位分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15、眼球的血液来自眼动脉,分为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体血管系统。 16、睫状血管包括: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长动脉、睫状前动脉。 17、眼球静脉回流包括:视网膜中央经脉、涡静脉、睫状前静脉。
18、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以三级神经元传递,即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分视锥细胞(感强光和色觉)、视杆细胞(感弱光和无色视觉),在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 19、睑缘炎的病因:①鳞屑性睑缘炎 ②溃疡性睑缘炎③眦部睑缘炎
20、眼睑肿瘤:良性肿瘤-毛细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眼睑血管瘤;基底细胞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1、睑外翻分3类:瘢痕性睑外翻、老年性睑外翻、麻痹性睑外翻 22、角膜炎病理分期:浸润期、溃疡形成期、溃疡消退期、愈合期。
23、角膜炎的病理过程:角膜浸润、角膜溃疡、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
24、角膜变性分为:1、角膜老年环2、带状角膜病变3、边缘性角膜变性4、大泡性角膜病变5、脂质变性 25、角膜营养不良分为:1)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2)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3)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26、晶状体的主要病变有:①透明度改变,形成白内障;②位置的改变,产生异位和脱位。 27、防水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外流:①小梁网通道;②葡萄膜巩膜通道
28、眼压高低主要取决于房水循环中的3个因素:①睫状突出成房水的速率;②房水通过小梁网流出的阻力;③上巩膜静脉压
29、青光眼最基本的检查项目有眼压、房角、视野和视盘检查。 30、一般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3大类。 31、原发性又分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32、先天性又分为:婴幼儿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先天型青光眼伴有其他先天异常。 3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主要诊断标准:眼压升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 3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首选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
35、葡萄膜炎按病因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按炎症的临床和组织学改变分为:肉芽肿性、非肉芽肿性;按解剖部位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 36、前葡萄膜炎分型: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 37、前葡萄膜炎的并发症: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38、视网膜出血分为:深层出血、浅层出血、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下出血。
39、视网膜动脉阻塞分为:视网膜动脉急性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睫状视网
膜动脉阻塞、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慢性供血不足 40、视网膜脱离按病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 41、视神经疾病常见病因有3种:炎症、血管性疾病、肿瘤。
42、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由外向里依次为: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43、眼的三联动现象为: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
44、近视根据屈光成分分为:屈光性近视、轴性近视。根据近视度数分类:①轻度近视:<—3.00D;②中度近视:—3.00——6.00D;③高度近视:大于—6.00D
45、远视根据度数分类:①低度远视:<+3.00D;②中度远视:+3.00—+5.00D;③高度远视:>5.00D。 46、散光分为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
47、规则散光分为: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合近视散光、复合远视散光。。
48、斜视根据融合功能分为隐斜视、间歇性斜视和恒定性斜视;根据眼球运动及斜视角有无变化分为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根据注视情况分交替性、单眼性斜视;根据发病年龄分先天性、获得性斜视;根据偏斜方向分为水平斜视(内、外斜视)、垂直斜视、旋转斜视、混合型斜视。
49、共同性斜视的主要特征: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麻痹性斜视主要特征:斜视角随注视方向的变化而改变,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50、眼球穿通伤治疗原则:①初期缝合伤口,恢复眼球完整性;②防止感染等并发症;③必要时行二期手术。
51、弱视按病因分类: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部不正性、形觉剥夺性、先天性 52、角膜软化症的原因:缺乏维生素A
53、青光眼的主要体征是病理性眼压升高、视神经凹陷性萎缩、视野缺损
54、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经瞳孔到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当房水排出受阻时会出现眼压升高 55、视网膜细胞瘤分期: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期、转移期
56、儿童期最常见的框内恶性肿瘤:横纹肌肿瘤;婴幼儿最常见眼内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57、沙眼体征:睑结膜充血、滤泡和乳头增生、睑结膜线条状或网状瘢痕、角膜帘状血管翳。 58、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快骨组成 59、眼部充血分为:结膜充血、睫状充血、混合充血 60、睑缘炎典型临床表现:患处呈现红、肿、热、痛
61、近视眼矫正用凹透镜,远视眼用凸透镜,散光矫正用柱镜。
1.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2.泪膜:为覆盖在角膜、结膜表面的一层保护层,由外至内由脂质层、水液层、粘蛋白层构成,润滑眼球表面,湿润并保护角、结膜上皮,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3.黄斑: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颚侧0.35cm处并稍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线。 4.睑内翻:是指眼睑,特点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睑外翻: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5.上睑下垂:指上睑的上睑提肌和Mu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部分或全部下垂 6.泪溢: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泪溢。
7.干眼症: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总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8.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以往称霰粒肿。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9.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角膜溃疡愈合后,根据溃疡深浅程度的不同,而遗留厚薄不等的瘢痕。浅层的瘢痕性浑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浑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者称角膜云翳。浑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称角膜斑翳。浑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称角膜白斑。
10.翼状胬肉: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它的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如果胬肉遮盖视轴区,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
11.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由于角膜缘的遮挡,正常情况下我们直接看不到前房角,但是可以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在活体上观察到前房的结构。前外侧壁为角膜缘,后外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在前房角内可看到如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体带和虹膜根部。
12.角膜葡萄肿:在高眼压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称为角膜葡萄肿。 13.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渗出物及脱失的色素等随房水对流,由于循环时温差的关系,靠近虹膜侧房水流动向上,靠近角膜侧房水流动向下,炎症细胞等可沉着于角膜后壁,形成尖端向角膜中心的三角形排列,称为角膜后沉着物。
14.白内障: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因素均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浑浊,称为~。 15.后发性白内障: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称为~
16.房水闪辉:炎性渗出物进入房水,在裂隙灯窄光带斜照下,可见闪光及渗出颗粒在浮动,这种现象称为房水闪辉。
17.交感性眼炎: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眼内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另一眼也发生同样性质的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被称为交感眼)。
18.继发性青光眼:由于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干扰或破坏了正常的房水循环,使房水流出通路受阻而引起眼压增高的一组青光眼,其原因一般比较明确。
19.恶性青光眼:又称睫状环阻滞性闭角青光眼,睫状体或玻璃体与水肿的睫状环相贴,后房的房水不能进入前房而向后逆流,并积聚在玻璃体内或玻璃体后,使玻璃体容积增加,推挤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导致整个前房变浅、房角关闭。常发生于青光眼术后早期。
20.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是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
21.Behcet病:反复发作的全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疾病。此病被认为是一种自身炎症性疾病
22.Fuchs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单眼的慢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此病发病隐匿;炎症轻微;常出现角膜后弥漫分布或瞳孔区分布的星形KP、虹膜脱色素等改变;易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 23.视网膜动脉阻塞(CRAO):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严重损害视力的急性发作的眼病。从颈总动脉到视网膜内微动脉之间任何部位的阻塞都会引起相应区域的视网膜缺血。
24.棉绒斑:有一种“软性渗出”,呈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边界不清的棉絮状灰白色斑片
25.睫状充血:是指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是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一个常见体征,但角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也可引起此种充血。
26.Graves眼病: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常引起成人单眼和双眼眼球突出的最常见原因。甲状腺功能可表现为亢进,低下或正常。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7.屈光不正: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28.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29.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30.弱视: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31.斜视: 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32.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33.散光: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34.屈光参差:双眼的屈光状态不相等。度数相差超过2.50D以上者通常会因融像困难出现症状。 35.眼球震颤:是一种有节律的不自主的眼球摆动,按其震颤方向分水平型、垂直型、斜向型、旋转型和混合型,以水平震颤较常见。眼球震颤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36.眼球贯通伤: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脱出。以刀、针、刺伤较常见。
1.简述房水的循环途径:睫状体→后房→瞳孔→前房→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脉络膜上腔
2.泪液循环途径:主要由泪腺产生泪液→泪腺导管→眼表→泪阜(泪湖)→泪小点,泪小管的虹吸作用→泪囊→鼻泪管→下鼻道
3.虹膜睫状体的功能: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弥散形成房水,睫状肌收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此外还具有葡萄膜巩膜途径的房水外流作用。结状上皮细胞间的连接是构成血-房水屏障的重要部分 4.眼睑恶性瘤有几种?最常见的是?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睑板腺癌和黑色素瘤。发病率以基底细胞癌为首。
5.急性泪囊炎:临床表现:患眼充血、流泪,泪囊区局部皮肤红肿、坚硬、疼痛、压痛明显,炎症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和面颊部,甚至可引起眶蜂窝织炎,严重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数日后红肿局限、出现脓点,脓肿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炎症减轻。但有时可形成泪囊瘘管,经久不愈,泪液长期经瘘管溢出。治疗:1.早期可行局部热敷,全身和局部使用足量抗生素控制炎症。2.炎症期切忌泪道探通或泪道冲洗。3.脓肿形成,则应切开排脓。4.炎症完全消退后按慢性泪囊炎处理。
6.慢性泪囊炎: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泪溢。检查可见结膜充血,下睑皮肤出现湿疹,用手挤压泪囊区,有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治疗:1.药物治疗:可用抗生素滴眼剂滴眼,也可在泪道冲洗后注入抗生素药物。药物治疗仅能暂时减轻症状。2.手术治疗:开通阻塞的鼻泪管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关键。 7.泪膜的功能:①填补上皮间的不规则界面,保证角膜的光滑;②湿润及保护角膜和结膜上皮;③通过机械冲刷及内含的抗菌成分抑制微生物生长;④为角膜提供氧气和所需的营养物质。⑤含有大量的细胞因子,调节角膜和结膜的多种细胞功能
8.干眼症:【临床表现】:1)症状: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症状。2)泪液分泌不足和泪膜不稳定3)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损害4)泪液的渗透压增加。【检查】①症状问卷调查表②泪河宽度③泪液分泌试验④泪液稳定性试验⑤眼表上皮活性染色⑥泪液渗透压测量⑦眼表印记细胞学检查。【治疗】消除诱因 、泪液成分的替代治疗 、延迟泪液在眼表的停留时间、 促进泪液分泌 、抗炎及局部免疫抑制治疗 、手术、 其他辅助治疗
9.结膜炎:【分类】结膜炎按发病快慢可分为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结膜炎,一般而言病程少于3周者为急性,超过3周者为慢性。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免疫性、化学性、刺激性、全身疾病相关性、继发性和不明原因性结膜炎。按结膜对病变反应的主要形态分为:乳头性、滤泡性、膜性/假膜、瘢痕性和肉芽肿性结膜炎。【常见体征】症状有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流泪。①结膜充血②结膜分泌物③乳头增生④滤泡形成⑤真膜和假模⑥球结膜水肿⑦结膜下出血⑧结膜肉芽肿⑨结膜瘢痕⑩假性上睑下垂(11)耳性淋巴结肿大。【治疗原则和主要方法】:针对病因治疗,以局部给药为主,必要时全身用药。急性期忌包扎患眼。方法是:a).滴眼剂点眼。b).眼膏涂眼。c).冲洗结膜囊。d).全身治疗。
10.细菌性结膜炎:【临床表现】:急性乳头状结膜炎伴有卡他性或黏液脓性渗出物是多数细菌性结膜炎的特征性表现。患者眼部刺激感和充血,早晨醒来睑缘有分泌物,。偶有眼睑水肿,角膜受累后形成斑点状上皮混浊可引起视力下降。细菌性结膜炎的乳头增生和滤泡形成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细菌毒力包括侵袭力。白喉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睑结膜面膜或伪膜形成。(1)超级性细菌性结膜炎(2)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3)慢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 1.局部治疗:a).当患眼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的的冲洗剂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b).局部充分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滴眼剂和眼药膏。2.全身治疗:a).奈瑟菌性结膜炎应全身及时使用足量的抗生素,肌注或静脉给药。b).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而致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或伴有咽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c).慢性结膜炎的难治病例和伴有酒糟鼻患者需口服多西环素
11.沙眼的【分期分级】:Ⅰ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组织模糊不清,由角膜血管翳Ⅱ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Ⅲ期(完全结瘢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合并症(后遗症)】:?睑内翻及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角膜混浊
12.角膜炎症:【病理】:1)浸润期2)溃疡形成期 3)溃疡消退期4)愈合期【临床表现】:最常见症状为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可持续存在直到炎症消退,视力下降、若病变位于中央光学区,则视力下降更明显。其典型体征为睫状充血、角膜浸润及角膜溃疡形成,前房反应。【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1、细菌性角膜炎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若使用不当,可致病情恶化甚至角膜穿孔致盲。3、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轻者可用短效散瞳剂托吡卡胺滴眼剂点眼,炎症严重时可用1%的阿托品滴眼剂或眼膏散瞳。 13.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1)原发单疱病毒感染 常见于幼儿,全身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唇部或皮肤疱疹有自限性。眼部受累表现为急性滤泡性角膜炎,假膜性角膜炎,眼睑皮肤疱疹,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树枝状角膜炎特点为短树枝状损害(2)复发单疱病毒感染,以前分为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炎,非坏死性和坏死性角膜基质炎。近年来分为上皮型角膜炎,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基质型角膜炎,内皮型角膜炎。
14.接触镜引起的角膜和角膜异常:①中毒性结膜炎②过敏反应③巨乳头型结膜炎④角膜上皮损坏⑤角膜基质浸润⑥角膜内皮变化角膜新生血管⑦角膜新生血管⑧ 感染性角膜炎
15.白内障:【分类】白内障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等白内障;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安静状体混浊形态分为:点状、冠状和板层白内障;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囊膜下白内障;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临床症状】:1.视力障碍。2.对比敏感度下降。3.屈光改变。4.单眼复视或多视。5.畏光和玄光。6.色觉敏感度下降。7.视野缺损。体征:晶状体浑浊可在肉眼、聚关灯或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