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指导书

绵阳市北川民俗博物馆设计

指导书

一、概述

博物馆属于博览建筑类型,除博物馆外,还包括各类、各式展览馆以及其他规模大小不等的陈列馆展览中心等,其设计方法大同小异。博物馆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的机构,因此它具有采集保管、调查研究、普及教育三大基本职能。以下将着重阐述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中可能会遇到的有关设计问题。

博物馆建筑按规模可分:大型馆 (面积大于10000m2)、中型馆 (面积4000—

22

10000 m)、小型馆 (面积小于4000 m)。

二、博物馆的功能组成及功能分析

1、博物馆功能组成

博物馆建筑最基本的组成有展览陈列区、观众服务区、藏品保管区、文保技术区、行政管理区、学术研究区、设备后勤区七大部分 (图2)。这七部分功能区又各自包含着相应的房间组成 (图1),根据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博物馆,其功能组成还会有增减-如特大型博物馆,还有图书资料区、安全保卫区、对外服务区等。而小的博物馆功能组成可能只有二、三个区。

图1博物馆的功能组成

2、博物馆的功能分析

在上述博物馆七个功能区中,展览陈列是核心部分,并与观众服务设施部分构成对外开放部分;而藏品陈列区、技术用房、学术研究用房、行政设备辅助用房构成了内部作业部分并服务于对外开放部分。在图2中,图形大小示意各用房面积的差别,线条的粗细表示它们相互间关系密切的程度。根据这七个功能分区,我们应注意到在方案构思过程中,应尽量使粗线连接的功能区相对要靠近些,以避免流线过长。

做到对上述博物馆大的功能分析的理解不是太困难,问题是把博物馆所有房间的功能关系搞清楚并不是太容易。为此,需要特别对博物馆的出入口布置及其相互关系做出分析,从图3博物馆的出入口关系中可以看出下列几个问题:

图2博物馆的功能分区分析

(1)博物馆建筑对外出入口至少应包含:观众出入口、管理人员出入口、藏品出入口、后勤辅助出人口。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和规模,这些出入口有的可以合并 (如小型博物馆可将管理人员和藏品出入口合二为一);有的甚至因为没有某种功能部分而取消这部分的出入口(如某些小型专博物馆没有设备用房,也就无需考虑后勤的出入口)。

对于博物馆建筑的这几个出入口都相应要与用地的出入口发生对应关系。一般来说,博物馆用地范围内最好有至少两个与城市道路衔接的出人口 一个作为主入口与博物馆建筑的观众入口相对应,另一个次要入口与其余的内部作业几个功能区的出入口相对应(图)。

(2)观众服务区内各功能房间众多,诸如:休息、接待、问询、存包、咖啡座、卖品部、卫生间等,这些房间基本围绕门厅或大厅布置,并都处在博物馆建筑空间序列的前部。

(3)展览陈列区是博物馆建筑的主体部分,应处在核心部位。它所包含的展厅,虽然数量多、空间大,但功能并不复杂,仅包含展具储藏。根据博物馆的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展厅可细分为陈列厅、展览厅、室外展场。分清这几种不同展览空间的性质,有助于设

图3博物馆的出入口分析 计者将它们布局在恰当的地方。 当然,在这个功能区内还包含了为观众服务的休息、卫生间等。

(4)学术研究区是大中型博物馆内研究人员工作的地方,作为功能分区应布局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根据博物馆的不同特色,学术研究区所包含的房间内容并不一样。如综合博物馆有对各类文物进行研究的文物保护环境研究室、热释光断代研究室、青铜工艺研究室、陶瓷工艺研究室、金属文物腐蚀控制研究室、x光工作室、激光工作室、照相室等等。如果是美术馆,学术研究区就包含有创作室、研究室、画室、图书资料室等。这些房间之间不需要很紧密的功能联系,但与藏

品库要有方便联系。

(5)藏品保管区,它由藏品库及为藏品库服务的各相关房间组成。各类藏品库 (一般库房、珍品库)组成完全独立的区域,由总门控制与外界隔离。而为藏品库服务的缓冲间、藏品暂存库、鉴赏室、储藏室、管理办公室等都应布置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

(6)文保技术区是对藏品进行处理的专设房间。根据文保的技术要求设置有鉴定室、编目室、熏蒸室、实验室、摄影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体制作室、裱糊室等相应的技术用房。文保技术区要与藏品保管区接近,但其中的熏蒸室、实验室要与藏品库有一定距离。

(7)行政管理区包含馆长、接待、会议、财务、党团办公等各办公室,它们要靠近内部入口,以便与外来人员联系方便,又要有通畅的过道与陈列区、藏品保管区、文保技术区取得联系。

(8)设备后勤区包含空调机房、变配电房、水泵房、水工、电工、行政库房等,它们可布置在博物馆偏僻一角,也可在馆区内单独设置。

图4博物馆的流线分析

3、博物馆建筑流线分析

上述博物馆建筑的众多房间如何配置成一个有机整体,只能通过清晰的流线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