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论文投稿)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姓 名:宋晓燕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是我们多年追求的教育目标,也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更新手段,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加强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为学习语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兴趣 培养 激发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渴望。”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兴趣浓,不但不会想到上课是个负担,反而今觉得是一种享受,就会对学习充满求知的渴望。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的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这个问题,许多语文界的老前辈做了很多比较深入细致的探索,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在此,我只粗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让学生信服你,才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发展,教学质量也会得以提高。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的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带着自己的

知识、经验、兴趣、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语文课堂呈现丰富性。而师生则是课堂互动的两个主体,健全又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课堂上,师生间通过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通过师生的互教互学,形成一种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开放、和谐的情境与氛围。在这样的教学中所生成的必然是师生生命活动与成长,师生自我价值的不断实现与超越,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融,情感的交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俯首称臣”,“跪服在你的教鞭下”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地,收到预期效果。 二、注重导入语设计,激发学习欲望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的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有人把它形容为开山第一炮,打鼓的第一槌。它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导言,是教师谱写一篇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它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美的、精彩纷呈的导语往往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钥匙一样开启他们的学

习兴趣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让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同时也为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长期的教学作文中,我非常重视课堂的导语设计,主要形成三种形式:(一)承上启下,温故知新。(二)乐学善思(三)设置悬念,集中思维。

当然,导语设计多种多样,实际的操作手法也是千姿百态,并非以上三种所能概括,但只要注意到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便能全方位地启动学生的心智,在语文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注重灵活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异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异。抓住学生求新的心理,不断在学习面前展现灿烂的知识新天地。

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垫底的过程,要想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文化精神的痕迹,靠各种喋喋不休的讲解,层层剥茧的分析是无济于事的,甚至是有害的,应当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将他们引入体验和陶冶的文化情境,用美去浸润,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只有让学生浸染在经典的中国文化氛围中,才能真切地冲击其心灵,触动其神经,形成其根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导,而在相机诱导。”这就是说,教师教书要有灵活性,要有教育的机智,不要过于死板。教学的方法多一些、活一些,讲过、读书、讨论等多种方法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好的境界,就好像迈入百花盛开的花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