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写作的弊端及对策-精选文档

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写作的弊端及对策

一位学生在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开头中这样写:“偶8是美女,木油虾米太远大的理想,只稀饭睡觉、粗饭,想偶酱紫的菜鸟……”,其实这句话是说“我不是美女,没有什么太远大的理想,只喜欢睡觉、吃饭,像我这样的新手……”,这段文字使用的全是网络语言,如果不是网民,很难看明白。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像这样在写作中运用网络语言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内涵,但是其弊端也愈发的突出。作家冯骥才评价:“网络语言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烧伤度’。”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写作

简而言之,网络语言写作就是在写作中加入一些网络流行语,而这些流行语或是汉字谐音,如斑竹(版主),大虾(大侠)等;或是数字谐音,如88(拜拜),7456(气死我了);抑或赋予旧词以新意,如恐龙(丑女),灌水(向论坛中发大量无意义的贴子),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最近又出现了所谓的“咆哮体”“宝黛体”等网络写作方式。而在这些网络写手中,尤以中学生居多,由此也带来了许多令人忧虑的弊端。 二、中学生网络语言写作的弊端

1.网络语言简约性、形象性迎合了青少年标新立异的心理特点,但其不规范的使用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我

的哥哥”写成“偶的GG”,找东西写成“找东东”,“睡觉”则直接用“ZZZZ……”来表示,实在是让人“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在我们实际走访的过程中,许多中学老师也普遍反映看不懂学生在写些什么,更谈不上批改这一类作文了。但每当老师要求限制使用此类网络语言的时候,又会遭到同学的反对,甚至认为老师是“老土”,跟不上潮流,按照他们的语言就是“OUT”了。由此产生的冲突导致学生与老师沟通困难,正常的作文课堂秩序被冲击,作文教学与个性追求之间的矛盾亦愈演愈烈。

2.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产生了强烈冲击。民族语言是需要保证其纯洁性和规范性的。随着网络语言的“风靡”,汉语言的规范性也受到了强烈冲击。有些学生甚至敢在中、高考这样严肃的考试中大用网络语言来展现“个性”。新华社曾撰写文章表达他们的担心,文章中引用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家李如龙的话,“网络语言对于汉语是一种污染……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由此可见当前写作中的网络语言现象已经对语言规范运用产生了负面影响。

3.影响了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中学阶段是极其重要的塑性期,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期。学生缺乏知识积累,鉴别能力较差,无法“取其精华”,因此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词语常挂在嘴边,潜移默化中干扰学生表达能力的形成。 4.对孩子的思维和具体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弱

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学生这种把网络语言运用到写作中去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单单影响写作成绩,其负面影响已经逐步扩大到了中学生的精神层次方面。老师普遍反映,许多经常使用网络语言进行写作的中学生,已经把这种网络语言当作日常用语来使用,他们经常把一些类似“BT(变态)”之类的粗俗的词挂在嘴边,严重污染了校园环境,这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道德素质降低,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更令许多老师担心的是,这种行为也已经开始影响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去追求幽默的、易懂的、甚至有些恶搞意味的网络语言化的文学作品,而很难静下心来去研究我们民族传统的经典的语言作品,让人不得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感到担忧。 三、如何应对网络语言写作的负面影响

1.创建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社会环境比较复杂以及网络环境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加之青少年身心发育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往往缺少清醒的认识。”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化环境也就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在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下,辅以正确的人文价值观的指引,网络化时代的副产品――垃圾语言也就难以进入中学生的作文,正常的网络化教学课程秩序也就能得到根本性的保障。

2.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指引。在网络化写作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责任会更重:除去正常价值观的指引外,在写作中对网络资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