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下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6-2017学年下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剧和小说一样,在当代人的探索和实验中,出现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倾向,但在中外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似乎很难找到没有故事和情节的伟大小说和经典戏剧。英国小说家佛斯特曾强调“小说是说故事”,王国维曾断言:“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高尔基说:“对戏剧的基本要求是:戏剧应该是现实的、有情节的、充满着行动的。”小说、戏剧同为叙事艺术,都是讲故事的艺术。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在舞台上面对观众表演故事。小说和戏剧的不同在于,小说是讲故事,戏剧是演故事。而戏剧对于剧作家而言,还是讲故事,只是和小说家的讲述方式不同而已。因此,当代剧作家沈虹光坚持:“戏剧需要讲故事。”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戏剧讲述的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赵氏孤儿》《梁山伯与祝英台》《暗恋桃花源》……无不情节精彩、故事感人。

《雷雨》的经典性首先就体现在它的戏剧故事的经典性,虽然仅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并不足以使一出戏剧成为一部经典,但精彩的故事情节却是一部伟大的戏剧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其成功的基础以及其具有顽强的舞台生命力的前提。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第一次对悲剧进行理论性阐释和总结时曾把情节列为悲剧艺术的“六个成分”的首位,指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亚里士多德是在考察了古希腊戏剧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他举例说:“情节的安排,务求人们只听事件的发展,不必看表演,也能因那些事件的结果而感到惊心动魄,发生怜悯之情。任何人听见《俄狄浦斯王》的情节,都会这样受感动。”亚里士多德谈的是悲剧,但适合于不同体裁的戏剧,如喜剧和正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以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讨论的“情节”,指的是经过了布局和安排的故事情节,实际上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

故事情节在戏剧之中之所以重要,原因之一,是故事情节乃是剧组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深入思考而有所发现和有所感悟后,进而在戏剧中呈现的或现实、或历史的人生状态。戏剧是生活的反映,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就是生活的缩影、人生的写照。精妙的戏剧故事往往具有原创性,改编自历史或民间传说的戏剧经典往往能脱胎换骨、推陈出新,其故事情节能体现出创作者新的思考和发现,显示出创作者的智慧。原因之二,故事情节是叙事艺术的戏剧能够立于舞台的基本骨架,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的戏剧,犹如身体羸弱的病人,既不能以健康的形象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不能有饱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原因之三,故事情节既是剧作家反应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的载体,更是戏剧能够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进而拨动观众的心弦,使之感动、沉思、悲伤、喜悦、激动、奋进的媒介。一出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的戏剧,既难以集中再现人生的多变与精彩、人性的微妙与复杂,也难以将观众吸引进剧场并让观众在剧场屏息静气观赏至剧终。

(摘选自胡德才《论<雷雨>故事与结构的经典性》)

1.下列选项中的作品,不全符合文中划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 )

A.王实甫的《西厢记》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B.陆蠡的《囚绿记》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C.吴承恩的《西游记》和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 D.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人在戏剧和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有过倾向于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探索和实验,但这不太符合小说和戏剧的基本要求。

B.小说和戏剧都是讲故事的艺术,都离不开情节,例如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往往有着精彩的情节、感人的故事。

C.亚里士多德说“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并把情节排在悲剧艺术的“六个成分”的首位,说明了他对情节的重视。

D.《诗学》用了不短的篇幅讨论“情节”并得出一些结论,虽然其针对的体裁是悲剧,但其结论同样适用于其它体裁的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彩的故事情节,可以使人生和人性的丰富状况在戏剧中得到集中体现,也可以将观众吸引进剧场,并认真观赏整部戏剧。

B.故事情节是剧作家在戏剧中所呈现的或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生状态,蕴含着剧作家的思考和发现,是生活的缩影和人生的写照。

C.故事情节对戏剧这一舞台艺术来说,具有基本骨架的重要意义,拥有了故事情节会将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会具有生命活力。

D.故事情节是一种载体和媒介,剧作家借助它反应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观众则被它引发多种情感体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那片竹林那棵树

凌鼎年

市报报道:《古庙镇发现特大灵芝》

大意是古庙镇牌楼村村民周阿狗在周家竹园采到特大灵芝。据专家测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江南地区发现如此特大灵芝,实属罕见……

市电视台报道:憨厚的周阿狗捧着那特大灵芝,向观众们介绍着发现特大灵芝的经过。 真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特大灵芝竟有小脸盆大小,紫赤色,有光泽,犹如一个红木雕刻品。娄城延天龄药房退休的老药工也说从未见过如此大的灵芝。

电视真是个好东西,把市报上语焉不详的新闻术语,全变成了可视画面—原来周阿狗是在那片竹园靠河边的一棵檀树上发现这灵芝的。这棵檀树的树龄已不可考了,看样子,历史上这树曾遭雷劈,一半已枯死,歪斜在河面,一半已浸在水中,但倔犟的生命力仍支撑着它枯干上的几枝新绿。也许正是这半死半活、又枯又荣、半干半湿的檀树,为灵芝生长提供了最佳产床。

据老辈人讲:周家是有根有基的人家,祖上显赫过好几代呢。

传说一:周家有功于皇上,据说就与灵芝有关。当时皇上莫名中毒,百药无效,连太医也一筹莫展。后来周家祖上进献采自周家竹园的一株百年灵芝,皇上服后,不久即康复如常。于是龙颜大悦的皇上给周家祖上封官加爵,敕建牌楼。一时皇恩浩荡,风光朝野。

传说二:太平天国时,周家组织民团拼死抵抗,以忠皇室。结果,周家竹园尸横遍野,血红黑土。此后,每逢阴雨天,周家竹园即阴风惨惨,乡民无人敢近前,以致周家竹园无形中成为禁地。那片竹园自生自成,百余年来,几乎无人去惊动之。

传说三:据说古庙镇发现特大灵芝的消息在全国不下百家报刊转登。这之后,有多位大款有意出巨资购买。

最言之凿凿的传闻有这样一则:深圳一暴发户携一密码箱的百元大钞,专程前来古庙镇,准备一手交钱一手取货。不料被一台湾老板捷足先登,台湾老板已在与周阿狗接触之中,最后两人互相竞价,最终因台湾老板财大气粗,以20万元买走了这株特大灵芝。

传说四;那竞价失败的深圳大款放出口风:谁能采到大灵芝,这带来的一箱百元大钞就归谁了。

市电视台报道的第二天:有两三个胆大的村民,带了手电、蛇药、镰刀等,拍足胆子,一步三看地进入周家竹园寻觅灵芝……

市电视台报道后的第三天:大约有一二十个古庙乡乡民结伴深入周家竹园探宝,吸引了不少牌楼村看热闹的村民……

此后,来周家竹园的人与日俱增,有当地的,有外地的,有来碰碰运气的;有采不到灵芝决不罢休的;有来瞧稀罕的,有来轧闹猛的。

进竹园的人像梳子似的把周家竹园来来回回梳了好几遍,那些刚冒头的竹笋被踩了个稀巴烂。那棵默默无闻数百年的古老檀树,被人们上上下下,反反复复不知看了多少遍。后来有人剥了它的树皮,说拿回去放家里,看看会不会生出灵芝。这头一开,再也刹不住了,那檀树最后被连根刨起,不知去向。后到的人大失所望,无名火全发到了那些无辜的竹子身上。更有甚者,骂骂咧咧的说:“老子采不到灵芝,你们也休想在这儿再采到灵芝!”一时间,周家竹园的大树小树、老竹新竹一起遭殃……

周阿狗悄悄来到电视台:一、要求把特大灵芝献给国家,万万不要宣传;二、恳求电视台播条消息,就说那灵芝是假的……

电视台的编辑记者感到有责任帮助周阿狗,他们再次去周家竹园,拍摄了遭殃后的周家竹园。播放员怀着沉痛的心情说:据专家们讲,周家竹园百年内不可能再有灵芝生长,可惜可惜!

周家竹园总算又复沉寂起来。

(节选自《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凌鼎年卷:那片竹林那棵树》,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报纸新闻、电视新闻、民间传说等多媒介混合表达的新颖形式,每一种形式讲述的故事都很完整,让人信服。

B.小说借助周家竹园这个舞台,通过描绘不同身份的人的表现,展现了社会的芸芸众生相,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C.在市电视台对灵芝事件进行了不同的报道后,周家竹园先后出现热闹和沉寂两种状况,强烈的反差足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D.小说描写深圳暴发户和台湾老板争买灵芝一事,用了“最言之凿凿”和“传闻”这样自相矛盾的语言,耐人寻味。

5.小说中的周阿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前后结合材料间要分仔。(5分)

答: 6.你认为该小说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