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先秦时期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先秦时期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提纲

第一讲 【先秦时期】

第一课时

一、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夏朝存在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存在于约BC1600-BC1046;西周存在于BC1046-BC771) ※阶段特征

1、政治:早期国家产生并初步完善;以血缘为纽带的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确立,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夏商周被成为“青铜时代”,盛行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农业生产以奴隶集体劳动为主;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工商业基本为官府所垄断。

3、文化:商朝的神本文化;西周的礼乐文化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核心主干知识

政治

【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 (1)“家天下”制度的确立:夏朝国君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 “传子”,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中央官制:王下有“三正”和“六事之人”。三正主管政事,六事之人经常在王左右,有戎事时候,可以代王统率军队。

(3)地方官制:夏王统治下,任然存在许多部落。这些部落首领大多称“伯”。伯是一方之长,有相对的独立性。 2、商朝政治制度

(1)商朝实行内服和外服管理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利。 (2)中央官制(内服官):分内廷官和外廷官,内廷官负责商王私人事务,外廷官负责处理国家事务。

(3)地方行政制度(外服官):实行分封制,地方由诸侯统治(称方国),多由商王诸妻、诸子、功臣以及臣服于商的部族首领担任。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称号。地方诸侯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平时为商王守边,有戎事听调随征,同时还有为王室服役、进贡。 (4)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5)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甲骨刻辞)进行决策,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西周政治制度】

1、中央官制:设三公和太宰,下设六卿、五官,分管国家事务。 2、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

(1)概况:周朝实行分封制,王畿周围属于周天子直辖,其他地区分封给周天子的亲族(子弟)、功臣、臣服的前朝诸侯以及蛮荒地区的地方首领。 (2)目的:巩固扩大周朝的统治。

(3)演变:盛行于夏商周,以西周为典型。秦朝废除,以后王朝屡有存废,如西汉、明朝

1 / 9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先秦时期复习提纲

等。

(4)内容:

①分封对象:子弟(同姓贵族:姬姓贵族,分封的主体)、功臣、先代贵族等。 ②主要封国:鲁(周公封地)、齐、燕(东北最远的姬姓)、宋(商朝贵族微子封地)、晋等。

③诸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经济、行政、军事等),在封国内再行分封(诸侯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分封给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但也要履行义务,如承认周王权威,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 (5)影响:

①利: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王权较夏商更为集中,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走向严密,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西周王朝;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弊:诸侯在封国内有很大独立性,随着实力的变化和宗法关系的疏远,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导致分封制瓦解;后世一些朝代(如汉、明),实行与中央集权并行的封国制,往往导致地方割据,社会动荡。

(6)瓦解:周天子地位下降;大国兼并小国、小宗取代大宗、卿大夫夺位时有发生;诸侯称王等同于周天子。 3、宗法制

(1)含义: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目的:解决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协调家族成员内部关系;保持贵族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3)内容

①天子以嫡长子时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 ②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有嫡长子继承;

③诸侯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 承;

④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4)特点: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②大宗小宗体系严格,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但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家国同构。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5)宗法制的作用:

①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西周以后,封建王朝对宗法制的继承,主要体现在皇位更替时依然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②重家庭建设,尊老爱幼,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但重家庭本位,重人情关系,分远近尊卑,违背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 4、选官制度--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1)时间:西周实行,以分封制、宗法制为制度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军功爵制冲击而瓦解。 (2)特点: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权位,是贵族政治的体现,

2 / 9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先秦时期复习提纲

不利于人才选拔。

5、礼乐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如:就连如何称呼“死”,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天子--驾崩;诸侯--薨;卿大夫--卒;士--不禄;平民、奴隶--去世。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同时,以血缘关系纽带的“家国同构”社会结构形成。(家国同构,家庭、家族、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父家长在家庭内部至尊,在国内,君王地位权力至大)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经济

【夏商周农业】

1、土地制度:井田制。

(1)商代出现,西周全面推广。

(2)土地所有制形式: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赐给其子弟和臣属。各级受封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卖让和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交纳贡赋。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土地被划分“井”字方块,形成井字,称为井田。

(3)性质:国有制度下的土地私有制(国王代表整个奴隶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是一种土地私有制)。

(4)瓦解原因:①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②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合法。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经营方式:集体耕作。

4、生产工具:木制耒、石锄、石犁和少量青铜工具。 5、粮食作物:水稻、粟等基本作物。 【夏商周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时期的实行官营工商业制度,手工业和商贾都是官府的奴仆。到春秋战国,随着民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出现,工商食官制度逐步瓦解。

(1)概况:夏朝的二里头遗址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时代为官府劳作。

(2)特点:政府统一管理;规模经营,分工明确;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产品不进入市场。 2、成就

(1)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先进,被成为“青铜时代”,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军事,是“礼”制的象征,政治功能明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2)纺织业:商代专设官员指导蚕桑生产,甲骨文有祭祀蚕神的记载;《周礼》中有“妇功”和“国有六职”的记载。

(3)制瓷业:商代出现了原始瓷器 。 (4)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夏商周商业】

1、商:商朝人以经商著称,甲骨卜辞表明商朝商业初步发展;贝币。

3 / 9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