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总结

最新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总结

篇一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篇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

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隋朝 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隋文帝杨坚 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的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589年 5.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

6.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时,最后一个灭掉的南方政权是陈朝 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京杭大运河

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9.京杭大运河连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0.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

11.京杭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 13.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终点是余杭和涿郡 14.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涿郡

16.大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杭州

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18.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

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方式是玄武门之变 20.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盛世是贞观之治 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

22.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

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发展使用的制度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5.唐太宗时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是魏征 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

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贞观政要》 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交纳实物代替 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 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周

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创立“武举”和“殿试” 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36.武则天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而编修的是《姓氏录》

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38.唐朝最鼎盛时期是开元盛世

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0.唐朝用于灌溉的工具是筒车 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唐三彩 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姚崇

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4.唐朝用于耕地的工具是曲辕犁

45.武则天修订《姓氏录》后,排名第一位的姓氏是武氏 46.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科举制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