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作者:刘芳 刘学颖

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1期

摘 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固本工程、铸魂工程。面对新媒体的全包围态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受到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出发,以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念的影响为着力点,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的各种手段,更好地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念的影响 (一)平等观念潜移默化发挥作用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逐渐增多,传播的范围也逐渐变广,这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互联网的发展更是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几乎每所高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接触并使用网络,网络已經成为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民主观念悄然深入学生心理

新媒体的开放性特征,为大学生表达观点提供了一个足够宽松的公共空间,它允许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由、民主的精神。而且新媒体中的网络手段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保证学生能够在不暴露自己信息的前提下发表看法,这也使得一旦碰上突发事件,网络中就会爆发出强大的舆论影响力,且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彻底平息。

就大学生来讲,他们的意愿和需求需要被允许和满足,需要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条件和平台,让他们能够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诉求;但就高校层面来讲,他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学生的表达给予合理地满足,对学生的思想给予正确地引导,尤其是为学生塑造良好品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的课题更是题中应有之意。

(三)包容观念已成必然趋势

随着世界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逐渐频繁,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主导价值体系和主流舆论的同时,还能接受其他观点的存在,允许观点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不能全盘否定。校园媒体也是如此,学校的主流媒体代表的是党和国家的意愿,目的是在高校中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舆论环境,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同时,校园中还存在有其他一些由学生或是人工创建的媒体,这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媒体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利益。实践表明,“一言堂”的存在不利于任何组织或团体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允许各个学生都能公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谋求共同发展。 二、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利用新媒体手段实现高校思政课的跨界联合

利用新媒体手段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跨界联合,首先就要把新媒体文化建设当成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部分,将其纳入到思政教育当中来,从而扩大思政课的影响范围。高校思政教育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优秀思政理念的传播速度,并严格监督思政课的传播途径和渠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协调,使得思政课建设处于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当中,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建立导航系统和特色网站

为了更好的引导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还应该利用好网络这一媒体,建立一个信息齐全、功能完备的导航系统,在导航系统中设置有关于学校文化、校园风貌、校园制度、校园特色、模范人物、重大事件等模块,让学生通过导航系统随时随地了解到学校的相关动态,也可以把学校的风貌和新闻向外界展示,进行对外宣传。同时,校方还可以通过创建特色网站的方式,在网站中设置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相关的模块,用语言、图片和视频等向学生直观的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浏览这些网站的过程中提升价值观和情感道德,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三)打破师生之间的壁垒,创建精神家园

利用新媒体手段可以有效的打破师生之间的壁垒,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教育主客体间的跨界汇合。首先,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可以使学生和老师进行方便的课后交流,学生能够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诉求。同时,思政教师也可以通过开设个人博客或微博等互动性较强的平台与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比如教师在博客中构筑虚拟教室,供学生随时进入自主学习。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若干研究专题发布在博客上,然后引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进行学习,教师适时在博客中提供相关信息和背景材料,并根据学生发布的研究进展、疑难问题、解决办法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研究动态,同时通过博客留言、点评、提问等方式,将讨论和研究引向深入。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应主动通过微博与学生建立起“双向关注”的沟通模式,在“双向关注”的基础上,通过“评论”功能深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针对思政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利用微博或博客的思政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新的思路,拉近了思政课与大学生的距离,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政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善于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在新媒体环境下推进思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学创新,不仅是适应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思教师能力素质的需要。但无论新媒体时代怎样变化发展,思政课只有不忘初衷,“诚于心,而形之于外”,才能在现实与虚拟中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脉搏。因此,全面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带来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薇,边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资源刍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2). [2]梁妙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6).

[3]李英,柴艳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2013(09).

[4]汪馨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3).

基金:本论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如何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Q15203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