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中学高中化学 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的了解,认识假说、实验等科学方法在人类

探索原子结构奥秘过程中的作用。

A

2、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X判断原子的构成。 3、知道核素、同位素等概念。

4、掌握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5、会判断元素、同位素、核素。

6、体会探究过程的艰难曲折,体验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元素化合价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难点:元素、同位素、核素的关系 【学习过程】

回忆初中化学学过原子结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 提出了原子学说,19世纪末,科学家 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于1904年提出了 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原子核,提出了原子是由 和 构成, 带正电, 带负电。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 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轨道模型。1926年,科学家又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现在人们可以近似认为,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写出H、He、O、F、Na、Mg、Al、S、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

(2) 稀有气体的核外电子排布达到 ,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3) 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形

成具有稳定结构的 离子

(4)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形

成具有稳定结构的 离子 三、原子核的组成

1、请填写如下原子构成图:

相对质量 电量

原子核 相对质量 电量 原子

核外电子 相对质量 电量

A2、 ZX中Z表示 ,X表示 。A表示

如126C表示质量数为 ,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 个中子的碳原子。 质量数(A)= (Z)+ (N)

3、 原子核带 电,一个质子带 电荷,中子 电荷,一个电子带

电荷,而整个原子 电荷。

则核电荷数= = = 4、 核素和同位素

具有相同 的原子统称为元素,如质子数为1的原子都统称为 元素;因此,同一元素的原子之间 一定相同, 不一定相同;人们又把具有一定 和 的一种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如 。把 相同 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如 。

【课时训练】

1、下列四位科学家都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首先提出原子核外

的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是

A.汤姆生 B.道尔顿 C.玻尔 D.卢瑟福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3、H、D、T、H可以用来表示 A.同一种原子 C.氢元素

B.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 D.氢的四种核素

+

4、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91年,他准确测得I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8,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这是相对原子质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值。下列关于 A.B.C.D.

11549

115

49

In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In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 In原子核内有49个中子

In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15 In是In元素的一种核素

n-

115

49115

49115

49

5、在离子 RO3 中, 共有 x 个核外电子, R 原子的质量数为 A, 则 R 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A. A–x+n+48 B. A–x+n+24 C. A–x-n–24 D. A+x-n–24 6、6C-NMR、7N—NMR(NMR表示核磁共振)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C、N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与N有相同的中子数 B.C与C60互为同位素 C.7N与

1515

147

1313

15

13

15

13

15

N互为同位素

D.7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7、Na核Na两种粒子中,不相同的是 ①核内质子数 ②核外电子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 ④核外电子层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9、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O、O、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看,

16

17

1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