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自考本科历真题及答案—详解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A.博弈论研究方法 B.公共选择方法 C.个案研究法 D.定量分析法 8.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 A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C.一般与典型的关系 D.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9.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学,从主流上来看,其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是( C )

A.经验主义 B.后现代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理性主义 10.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C )

A.公共产品 B.公共服务 C.公共利益 D.公共需求 11.下列选项中,实行委员会制决策的典型国家是( D )

A.中国 B.法国 C.英国 D.瑞士 12.公共政策问题不同于一般公共问题的关键在于( D )

A.前者影响范围更大 B.前者已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C.前者已被政府领导人所察觉 D.前者被列入政策议程 13.系统议程又称( B )

A.政府议程 B.公众议程 C.实质性议程 D.象征性议程 14.许多国家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实行的听证制度的核心要求是( C )

A.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议会的意见 B.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权威法律专家的意见 C.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有关各方的意见 D.政府的决策过程必须向公众公开

15.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在论述政策本身合法化时提出了政策合法化的三阶段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阶段内容的是( C )

A.政策抉择本身 B.寻求政治认可和支持 C.对该政策进行评估 D.政策法律化 16.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 D )

A.拟定政策方案 B.评估政策方案 C.选择政策方案 D.确定政策目标 17.由政府高层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之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是( B )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反馈模型 18.某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政策的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指( B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能 C.政策效益 D.政策执行力 19.将政策看作是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这种观点属于( C )

A.行动理论 B.组织理论 C.因果理论 D.管理理论 20.“霍恩—米特模型”,是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提出的一个政策执行模型,又称( C )

A.循环模型 B.博弈模型 C.系统模型 D.综合模型 2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D )

A.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 B.人类有记录的政策评估活动产生于文字出现以后

C.政策评估一开始就存在价值判断层面和技术分析层面的分野 D.政策评估的技术分析,是指对政策本身的伦理考量和价值判断 2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B )

A.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B.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C.政党对政策的监控 D.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23.邓恩公共政策分析模式,认为“价值”是要解决的三大类问题之一,由此产生的分析方法是( B )

A.经验方法 B.评价方法 C.规范方法 D.系统方法 24.现代定性分析方法中,向专家进行函询调查的方法应属于( D )

A.头脑风暴法 B.个人判断法 C.脚本写作法 D.德尔菲法 25.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主要涉及( A )

A.政策的本质特征 B.政策的程序性 C.政策的形式 D.政策的实施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以拥有公共权力的强制性的大小为标准,公共组织可以划分为( ABE )

A.公共权力组织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 C.群众团体 D.利益集团 E.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27.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子系统是( BCDE )

A.对象子系统 B.信息子系统 C.监控子系统 D.咨询子系统 E.评估子系统 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的职权有( ABDE )

6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A.立法权 B.决定权 C.实施权 D.任免权 E.监督权 29.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主要包括( BDE )

A.政策效率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政策效益 D.社会健康发展 E.社会公正 30.政策终结的方式有( ABCE )

A.替代 B.合并 C.分解 D.评估 E.缩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①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②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③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④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

32.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①相互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②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③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④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

33.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①政治体制规定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 ②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 ③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 34.简述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政策对象的数量上。一般而言,政策涉及的政策对象数量越多,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其次是政策对象的类型。类型越多,就越难以约束政策对象;最后是政策对象的行为调节和变化的幅度。幅度越大,执行越难。

35.简述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

①政策补充,在继续可行的政策中增加新的内容;

②政策修正,改正政策中已被实践证明为错误或过时的内容; ③政策终止,取消失误的政策,重新制定新政策。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论述中国公共政策纵向结构的特点。

①当代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其基本政策是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

②我国地方政府一般有四个层级,地方政策指省、市、县三个层级的政策,乡级政策可称为“基层政策”。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③地方政策、基层政策具有一定的能动性,这表现在:其一,地方政策、基层政策的质量影响中央政策的效果;其二,中央政策的制定须综合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中的有关内容;④相对于中央基本政策和基层政策而言,地方政策具有中观性的特点。 37.试述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根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现代决策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科学研究和分析能为决策者优化决策提供有益的帮助。因此,决策科学化要求现代决策者必须借助各方面的专家和顾问,发挥科学分析的作用。要运用理性决策模式,充分尊重依据科学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提出的政策建议,走科学决策之路。

②要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人的理性能力毕竟有限,科学分析并不是万能的,仅仅依靠科学分析并不能使决策优化。公众参与决策不仅能更好地反映各方利益,也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因此,现代决策者应建立和充分利用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权衡各方利益,走民主决策之路;

③积极适当地发挥决策者个人决断的作用。现代决策负责制要求决策者要有独立抉择的权力。即便在集体决策的情况下,决策者个人的独立决断也是必要的,及时做出决策也需要决策者个人发挥决断作用。此外,决策的法制化要求决策者还应该注意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决策。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8. 20世纪90年代后,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借助“外脑”进行决策。1992年10月,南方某地级市率先在省内成立了第一个“市委、市政府决策智囊团”,以聘请经济能人为标准,吸收了一大批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文化名流”为智囊团成员。智囊团成立几年来,不但没有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好的政策建议,反而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1996年,新的市委书记上任后,将“市委、市政府决策智囊团”改组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小组”,聘请当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为该小组的成员。小组成立不到3个月,所提出的“建设大学科技园”、“城市形象设计”、“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等政策建议,均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7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试运用公共政策咨询的有关知识,分析总结该市借助“外脑”进行决策的经验教训。

现代决策离不开咨询机构的决策辅助。在决策中充分利用专家的智慧,开展决策咨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①帮助决策者准确地判断政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②帮助决策者科学地择定政策方案;③有效地保证政策效果、减少决策失误。该案例说明:决策咨询机构必须由精通各方面知识的专家构成,切不可赶时髦,随便吸收一些“经济能人”或“文化名流”,充作顾问,这样只会使咨询流于形式。(文字组织,综合发挥)

2005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政策构想是( B )

A.有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B.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C.无所作为的政策构想 D.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2.美国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 B )

A.间接制定者之一 B.直接制定者之一 C.唯一制定者 D.咨询机构之一 3.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起作用的方式是( D )

A.代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B.领导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C.召集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D.帮助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4.决策咨询是( C )

A.自下而上的政策咨询 B.反馈政策咨询 C.自上而下的政策咨询 D.横向政策咨询 5.公共政策分析中的超理性过程基本上是( B )

A.逻辑过程 B.非逻辑过程 C.直接过程 D.间接过程 6.在公共政策分析活动中,随机分析方法和技术一般应用于( B )

A.确定型政策分析 B.不确定型政策分析 C.政策的定性分析 D.政策的模糊分析 7.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 A )

A.定量分析 B.超理性分析 C.定性分析 D.辩证分析

8.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C )

A.阶段性政策周期 B.功能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 D.原因性政策周期 9.最早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是( C )

A.G?D?布鲁尔 B.P?德龙 C.C?O?琼斯 D.安德森 10.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指的是( C )

A.政策均衡 B.政策调整 C.政策持续 D.政策终结 11.“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 D )

A.决策现代化 B.本土化 C.民族化 D.科学决策 12.价值分析的关键环节是( D )

A.制定改进方案 B.实施改进方案 C.评价改进方案 D.选出最优方案 13.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兴起于( C )

A.20世纪30~4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14.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 B )

A.组织理论 B.交易理论 C.因果理论 D.制度选择理论 15.“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思想是一种典型的( C )

A.政策修正 B.执行再决策 C.政策变通 D.政策替代 16.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B )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监控 17.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要( C )

A.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意向 B.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标准 C.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 D.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目标 18.在内阁制下,行政首长不能单独做出任何决策。必须与行政首长一道集体决策的是( B )

A.议员 B.内阁成员 C.幕僚 D.法官

19.公共政策分析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过程。通常包括( A )

A.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方案分析和政策执行与结果分析 B.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方案分析和政策评估分析

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C.政策方案分析、政策执行分析 D.政策执行分析、政策评估分析

2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的过程是( C )

A.政策规划 B.政策执行 C.政策宣示 D.政策决定 21.现代政府的基本活动方式就是( A )

A.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B.制定和评估公共政策 C.制定法律 D.管理社会 22.在美国,公共政策等于( A )

A.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B.政党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C.立法决策+司法决策+外交决策 D.政党决策+立法决策+司法决策 23.公共选择理论的建立者之一是( D )

A.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马克斯?韦伯 D.布坎南 24.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 A )

A.政治系统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混合扫描模型 D.最佳分析模型 25.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 )

A.拉斯韦尔 B.默顿 C.申农 D.马克斯?韦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按照琼斯的观点,在任何政治系统中,都存在两种层次的政策合法化,这两种层次分别是( BC )

A.为政策建议争取媒体支持的过程 B.政治系统统治正当性的过程 C.政策获得法定地位的过程 D.选择一项政策建议的过程 E.将政策建议作为一项既定行动方案的过程 27.衡量公共政策质量高低的主要要素是( CDE )

A.外部环境的认同程度 B.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化程度 C.公共政策的合理性程度 D.公共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E.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28.科学的政策评估一般来说包括( BCD )

A.评估反馈阶段 B.评估总结阶段 C.评估准备阶段 D.评估实施阶段 E.评估分析阶段 29.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有( ABCE )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执政党组织 D.智囊团 E.某些领袖人物

30.公共政策在其形成中要受到诸多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因素是( ABE )

A.国家结构 B.政治体制 C.利益集团 D.社会组织 E.政府体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试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①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势均力敌; ②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③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 ④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32.试述政策法律化的含义。

①政策法律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也称政策立法。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立法过程,它遵循的就是立法程序。

②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是将有关政策转变为更具强制力、更具普适性的法律的过程。也常常是继续修正、完善相关政策的过程。

33.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①方法论的多样性。 ②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③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④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34.试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公共政策的产生必须有三个初始条件:①公共问题的形成;②公共政策机关的产生。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以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3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含义。

公共政策预测就是指研究人员运用预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各个政策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的需求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过程。作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政策预测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综合性极强的工作。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途径。

第一,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如宪法的修订、国家领导人的选举、基本国策或

9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重要的地方性政策的制定,采取全民公决的投票方式,直接进行决定。

第二,用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公民自己选出的代表,或制定、或修改、或执行公共政策。

第三,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修订或废止这一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程。

第四,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 第五,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

第六,某些公民还可以通过其知识活动为决策过程提供思想指导,公民通过政治活动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37.试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批评的原因。

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①揭示了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悖论。②从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总是统治阶级的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受到批评的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8.城市里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入学难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这些孩子成为新文盲,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仅在××市,这些孩子的数量就将近20万人。

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998年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这一问题也得到媒体的关注。不少记者深入到××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位副所长说:“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以进入公立中小学为主。另外,要采取多种入学形式。” 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试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入手,分析××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政策议程的。

①存在客观的现实。“入学难”的问题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城市里流动人口子女的人数越来越多,该问题也逐渐就成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

②问题的觉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公共问题之后,被政府所察觉,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原则。

③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政府部门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原则之后,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即社会所存在的客观现实状况与政府的期望、价值和规范等有相当严重的冲突。

④团体与组织活动 社会公共问题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并不单纯是少数个人行动所能奏效的。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才能将公共问题变为公共政策问题。本案例中媒体的活动就可以视为组织行动;⑤政府的必须政策行动 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通常都不可能仅靠少数人或一些私人部门的努力来解决,而必须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XX市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该市教委的有关文件,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2006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提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的政策主张的政治家是( A )

A.商鞅 B.诸葛亮 C.李世民 D.李斯 2.《国富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这本书的作者是( D )

A.韦伯 B.马克思 C.克劳塞维茨 D.亚当?斯密 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 C )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