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学复习

1.法律法规手段 依法保护管理文物,就是根据法律法规的规范从各个方面管理文物和文物事业。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调整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2.行政手段。它是通过行政干预保护管理文物,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经常的、大量的使用。 3.经济手段

4.技术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做好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重要任务。科技手段的任务是防止自然力对文物的破坏,同时对损坏的文物进行科技保护维修。

5.教育手段 它是文物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在职干部教育和对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

6.简述文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17-19

1)分类法、(2)排比法、(3)历史分析法、(4)逻辑分析法、(5)年代测定法。

1、调查法 调查法运用于文物学研究,主要是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流散文物和革命文物的调查与研究。此外,对保存在野外的不可移动的文物,还要不断调查其保护情况,对文物市场也要进行调查和管理研究。

2、分析与综合法 文物学研究文物,需先对各类文物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尔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所研究的文物有全面的认识,达到研究的目的。

3、分类法 对文物进行分类,是研究文物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方法,其方法多种多样,计有存在形态分类法、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分类法、质地(载体)分类法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遵守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采取何种标准分类,则以保管、保护、展览、研究或其他需要而定。 但在同一种分类中,不能同时运用两个分类标准,以避免造成逻辑上的混乱。

4、区、系划分法

系指把文物放在一定的文化区域、文化体系中加以研究,从而探讨某种文化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首先被创造出来,并呈辐射状向边缘地区传播,进而探讨同周边地区某种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征,系属过去哪一个文化中心传播至此,该属哪个文化系统。这一方法的应用是基于文化起源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 5、类比法(排比法)

即运用近代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之一的类型学(亦称“标型学”或“形制学”)方法研究文物。此法系根据考古发现的器物中依种类(即同一种类)进行排队、比较,从造型、纹饰、工艺寻找其产生、发展、消亡的演变发展规律,从而找出所属文化、所属时代、所属地区的标准器,并经地层的检验确定。一旦有标准器供断代,那么无地层的出土物、采集品或传世品可与标准器进行比较.予以断代。 6、历史分析法

系指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文物,这是基于文物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故对它进行研究时,必须把文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探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进而从不同侧面揭示和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文物蕴含着产生它的历史时期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文物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商贸、宗教、文化、教育、科技、医学、法律、外交等相关问题,这对认识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大有稗益。 7、逻辑分析法

系指通过对文物的类比研究,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并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揭示文物的本质和规律,使丰富纷繁的文物材料,上升为理论的认识,从而构成一种文物研究逻辑体系。

7.简述测定文物年代(文物断代)的主要方法

用于文物的年代测定和断代 (1)古地磁断代。

文物古地磁断代,系指对新石器时代以来窑、炉、灶、砖、瓦、陶器、瓷器的年代测定。测出粘土制品中的热剩磁性,与古地磁强度随年代变化的实验曲线对照,便可推出烧制时的年代,但数据的误差较大。 (2)放射性碳素断代(又称C14断代)。

该文物断代法,是利用考古测年技术对文化层的断代,该文化层的出土文物也即得以断代。只要测出有机物中C14放射性减少的程度,便可推知其死亡年代。但因大气中C14浓度实际是起伏变化的,所测年代与真实年代会有差距,故需经树轮年代对比校正方可使用。 (3)钾、氩法断代

钾、氩法断代,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氩与放射性元素钾的比值测年的技术,即测出岩石中氩40的含量及与钾40的比值,就可推知岩石的形成年代。这主要运用于测定被埋在火山灰中或与火山岩层相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年代,旧石器时代遗址年代一确定,该遗址出土的文物年代也即可以断代。 (4)黑曜岩水合法断代

是利用表面水合层厚度测定黑曜石工具制作年代的技术。黑曜石是一种火山玻璃,其表面常吸附一薄层水,并向内部扩散形成水合层,时间越长水合层越厚。用显微镜测出水合层厚度,便可计算出工具的制作年代。 (5)裂变径迹法断代

裂变径迹法断代,系利用铀-238自发裂变所产生径迹的数目测年的技术。故据样品中的铀含量和裂迹径迹数.便可推算出样品经受最后一次高温的年代。将样品用化学试剂侵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进行观察。古代陶瓷、玻璃等高温制品均可用

这一方法测定年代,并可与钾一员断代相互核校 (6)热释光法

利用这种热释光效应进行铀矿普查的方法叫热释光法。热释光的强弱取决于累积辐射剂量和辐射强度。依其辐射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天然热释光法,人工热释光法.

(7)树木年轮法

树木年轮,在树木茎干的韧皮部里,有一圈形成层。在一年中,形成层细胞分裂活动的快慢是随着季节变化而不断变动的。不同季节的深浅结合起来成一圆环,这就是树木一年所形成的木材,就是年轮。年轮图案同气温、气压、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

8简述文物定名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5个,课件1-6)

文物定名的原则:

(1)有自名(本名、学名)的器物,要依自名定名。指带有铭文的器物中,若已有自名铭,就得依自名定其名,而不再另取新名。

(2)根据约定俗成定名。即指某器物已在史籍若录中定过名,一般不再另取新名,以免与旧称混淆不清。

(3)对史籍着录所定器名,需对历代着录是否沿用,并结合实物作一番考证,若有误需纠正,予以重新定名。

(4)对没有自名,也未见史籍着录者,可根据其造型、用途予以定名。

(5)对某一器物进行定名时,要各方专家共同研究,协商一致,力求定名准确无误,且能取得学术界认可。 文物定名的主要方法。

文物定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上述定名原则,实际工作中对文物定名的方法主要方法归纳如下:(1)依自名定名。 (2)沿用大家认可的着录已有的器名来定名。 (3)根据器物的造型、纹饰或用途等定名。

(4)参考人类学和民族学等材料进行定名。

(5)采用约定俗成的方法定名,即指采用拟定的器名,也可用己长期被沿用的器名

9.简述文物分类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4个,课件1-6)

文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1、“层次”原则,即以文物的内涵、价值、工艺和数量等对文物划分等级。例如以价值高低为标准划分文物,就要以文物定级的标准作为标尺,把各类文物划分为若干等级。

2、“类聚”原则,即按一定标准把同类文物划归为一类,是文物分类的又一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可以指导我们选取某一分类标准,把各种各样的文物划归为几个不同的大类,尔后在某一大类中再进一步细分为诸种小类。

3、“双一”原则,即一种分类方法只能依据(参照)一个标准。文物分类要根据研究或管理需要,制定多种标准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事例:陶鼎、玉鼎、铜鼎、铁鼎。

4、“约定”原则,即“约定成俗”的简称,主要是指对复合体文物进行分类时,取以约定俗成的分类方法为为分类原则。以器物的主要质地和复合材料中某种材料对器物功能所起决定作用,作为划分的科学根据。 文物分类的主要方法(十个)

1、时代分类法,系指以文物制作的时代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所有的文物均是时代的产物,即具有历史属性,它蕴合该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学等重要信息,这是文物依据时代分类的依据。同时为更好地通过研究各时代文物的差异和演变等,达到进一步研究相关年代的历史为目的,时代分类法成为文物分类的重要方法之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