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期末考试答案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关于消费需求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恩格尔系数上升,居民支出规模上升 B、恩格尔系数下降,居民支出规模上升 C、恩格尔系数不变,居民支出规模上升 D、恩格尔悉数不变,居民支出规模下降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用经济学解读中国的维度不包括()。 A、总量 B、结构 C、制度

D、宏观行为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进入期货市场的条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注册手续

B、注册资本金的规模 C、过去的借款记录 D、过去的营业记录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关于交易费用,说法正确的是()。 A、内生交易费用是非负的

B、社会运行成本中多数属于外生交易费用 C、有效的制度设计可以降低内生交易费用 D、内生交易费用与外生交易费用相似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重型化工产业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中石油 B、中石化 C、山西煤炭 D、高桥石化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下列代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是()。 A、CPI B、GPI C、CIP D、PPI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70年代中国省里的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B、传统机制下价格的提高会增加供给 C、经济学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的快乐与否

D、中国的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关于经济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 B、可以作为一种知识体系 C、可以作为一种哲学体系 D、可以作为一种话语体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在为政过程中应理解公权利的拥有者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是()。()。 A、商品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关系 B、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C、服务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D、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0导致通货膨胀指数进一步上升的原因是()。 A、CPI涨价,PPI降价 B、PPI涨价,CPI降价 C、CPI和PPI都涨价 D、CPI和PPI都降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1“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出自()。 A、蔡元培 B、李家驹 C、屠良章 D、马寅初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关于传统集权计划经济体系下的资源配置,分析正确的是()。 A、母爱主义配置资源的方式导致短缺程度减弱 B、母爱主义导致闲置量越大,短缺程度越弱。 C、父爱主义配置资源的方式导致短缺程度减弱 D、“短缺”根源来自国家与企业存在着“父(母)子”关系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情况,分析不属实的是()。 A、总体经济增长率的绝对值是上升的 B、农村劳动力递减 C、城市化率逐步上升

D、城市劳动力数量变化不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中国在()以后开始使用三次产业的指标。 A、1978 B、1982 C、1984 D、1985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5民生指()

A、一般民生 B、基本民生 C、大众民生

D、包括与民生实现的相关制度安排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6劳动力具有多样的流动性,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心的流动 B、身体的流动 C、地域流动 D、职业流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7“商品社会是一种普遍交往的社会”出自()。 A、恩格斯 B、马克思 C、威廉?配第 D、亚当?斯密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8下列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A、产权 B、土地 C、股票 D、品德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9劳动力的单向流动会导致()。 A、城乡结构不平衡 B、三大产业不平衡 C、地区发展不平衡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0个人决策是理性的,但每个人的决策集中到一块出现错误,这种现象称为()。 A、歧义谬误 B、分解谬误 C、合成谬误 D、组合谬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1中国将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增长率?() A、比较高 B、比较低 C、不高不低 D、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2中国进行二次改革的原因不包括()。

A、农村存在着生产方面的公社制导致了逆选择 B、资源配置领域中有严格的绩效考核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