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

(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

(4)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

(5)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6)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蜂窝麻面等。 4.3.2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捣前应检查模板缝隙严密性,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不超过2m,超过2m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等进行下料。

(3)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根据振点密度及振捣机械的功率调整),使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4.3.3处理方法

(1)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 (2)如果蜂窝较小,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

(3)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

(4)如果是孔洞,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管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涂纯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或用压力灌浆。孔洞较严重时,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

4.4露筋 4.4.1产生原因

(1)混凝土振捣时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2)构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过密,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造成露筋等。 4.4.2预防措施

(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垫足垫块,固定好,同时保证保护层厚度。 (2)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如遇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4.4.3处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理干净水泥砂浆抹压平整。

4.5混凝土缺棱掉角 4.5.1产生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湿润或浇水不够。

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

(2)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混凝土强度低。 (3)木模板吸水膨胀,边角被拉裂。 (4)拆模时过于大力,棱角被刮掉。 (5)低温施工过早拆掉侧面非承重模板。 (6)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涂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 4.5.2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充分湿润。(2)浇筑后要加强养护。

(3)拆模时避免使用蛮力,注意保护棱角。

(4)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时才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4.5.3处理方法

将松散地方凿除,冲洗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或支好模板用高一级混凝土捣好抹平,并加强养护。

4.6混凝土板面不平整 4.6.1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捣完后,表面仅用铁揪拍几下未用抹子找平压光。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

(3)模板没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或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4.6.2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捣完后,应严格按施工规范用抹子找平、压光。 (2)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才可以在板面上走动。

(3)模板要有施工方案并经过计算,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并支在坚实的地基上,垫板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以防止下沉。

4.7混凝土缝隙及夹渣 4.7.1产生原因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 4.7.2预防措施

浇筑前对墙柱根端、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等。

4.7.3处理方法

按照蜂窝、麻面、孔洞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8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4.8.1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4.8.2预防措施

采取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在墙、柱根部支设模板处分别用4m和2m刮杠刮平,并控制墙体两侧及柱四周标高,标高偏差控制在2mm以内,并用铁抹子找平,支模时加设海棉条或橡胶软管。

4.8.3处理方法

参照蜂窝、麻面、孔洞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9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4.9.1产生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