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 变脸(节选)》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变脸(节选)》 2017年同

步练习卷(10)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 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罪恶。

B.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

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 《鲁滨飘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

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 《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晁盖劫取

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母亲

5岁的时候,莫言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正是中国历史上一

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有几个女人先后自杀了,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王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

第1页,共3页

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有删节)

文章开头描写了“我最初的记忆”,说说作者具体描写这一内容有哪些作用。

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这一细节。结合下文思考,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了母亲怎样的一种生活信念? 依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在文中的语意。 ①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 恐。 惧..②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 不的! 会 去...③即使 吃,我们也能活下去! 这 里 的 沙 土......

本文以“母亲”为题,却不仅仅写了自己的母亲,结合文本最后一段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请分条表述。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 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蜜;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C

2. (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情景去分析。该段写的是在那艰难的时期,母亲经常捶打野菜的情景,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画面,有背景,就是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有人物就是母亲,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这是从多个角度去写的,是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去描写,给人以生动感人的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写出了母亲虽然受着战争、饥饿、疾病带给她的疼痛,但是她却能够坚强的面对,突出表现了母亲的坚强乐观的精神。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

①“恐惧”指村里有几个无法承受困难的女人自杀了,我害怕母亲也会自杀。 ②这句话是母亲对“我”说的话,意思是“我是不会死的。”母亲这样说是为了让“我”心安,是为了消除“我”的担忧,即使她自己面对这一切困难,也要为了孩子坚强地活下去,突出表现了母亲的爱的无私以及母亲的责任感。 ③“吃这里的沙土”指生活特别艰难,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第2页,共3页

(4)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的理解与作用分析。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本文的标题是写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结合全文内容来看,一是为了丰富文章的故事情节,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二是用他们来衬托母亲,将母亲和父亲、爷爷三个人物之间形成相互映衬补充关系,表现他们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答案:

(1)以“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突出生活的苦难,为后文描写母亲的个性做铺垫;以“颜色、气味、声音”多角度描写,突出“我”独特的感受生活的方式,为后文表达我的“立体记忆”特点埋下伏笔。 (2)面对困难挣扎着活下去。

(3)①语意: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②语意:不会自杀③语意:处境艰难。 (4)①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②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③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④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3. 4. 5. 3. 粉笔有理想 才会用生命传播知识

第3页,共3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