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追求着“真、善、美”。美育就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学校实施美育的意义

1.美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举措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由此可见,美育既是培养学生素质、又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言道,“乌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花美在外,人美在内。”人的美,不仅表现在美的形体上,还表现在美的性格等方面。全面表现人的整体美,主要是看人的性格美。教育伴随人的成长,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美育。王国维说过:“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这充分说明了美育的重要性。人的性格美主要通过人的活动即语言、行动来揭示,“言为心声”、“行为关键”就意味着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行动是灵魂的外现。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过:“一个美人的雕塑,如果缺乏内在的性格,它就会令人想起尸体来。”可以说,性格美是人的美的核心,是人的美的关键。

实施美育教育,是真正体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

1

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举措。

2.美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美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造就人才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强化德育工作的有力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它们各司其职,一部分管理运动,另一部分管理思维活动。美育既需要学生运用思维活动感受美,同时还需要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感受美并创造美。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美育过程,同样渗透于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之中。美育对开发学生智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美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的欣赏和创造,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在学校美育中,无论是引导学生观赏美景、欣赏歌舞,还是指导学生朗诵诗词、阅读散文、赏析小说,都需要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领略其中的志趣,把握其中的主旨,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发展学生智力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而美育则通过人们新颖活泼的独创精神的契机,给予学生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创造美、感受美的兴趣。

(2)美育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力、促进创造力。郭沫若说过,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2

入手。因此,有远见的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美育观念,并以此开发学生智力为教育的主导意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都与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注重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的成就来源于音乐。”爱因斯坦也是一支乐队的第一提琴手。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美育对开发人的智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美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育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教育行为。

(3)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的审美观念往往与人的道德观念、道德习惯相结合,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操,从而转化为行为。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相成,以图德育之完成也。”合理、适时地实施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育为通过说服、监督、褒扬等方式帮助学生确立信念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通过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诱发、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为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后继学习、生活作好先驱奠基。 (4)美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实施美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这正如周扬所指出,“审美活动,可以使人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益处。

现在有些学校把美育仅仅当作艺术特长或技能技术教育来施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既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违背了美育自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