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集合》教学反思

集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跳绳小组和踢毽子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课堂上,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建立认知冲突,初步画图。 3、绘制集合圈,理解重复现象。

本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从收集学生的名单——反馈整理好的名单——圈一圈,站一站——圈跳绳和踢毽子兴趣组的名单——课件一步步演示集合的形成),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集合的思想,在过程中感悟重叠,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接着,创设了让学生自己设计图。

当学生汇报自己独特的表示方法时,进而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集合图)来理解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特别是在解读集合图时,让学生充分理解“参加??的,只参加??的,既参加??又参加??的”的含义。反思今天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我还是比较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严密性,本节课上有2次重点解读了集合图,第一次是韦恩图的形成初期,第二次是形成了规范的集合图后。在解读集合图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红色圈是表示“参加跳绳兴趣小组”和蓝色圈使表示“参加踢毽子兴趣小组”,而去掉了都参加的部分后是“只参加跳绳兴趣小组的人数”,“只参加踢毽子兴趣小组”,多了一个字“只”,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还有“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子”让学生明白这是2个小组都参加的。因此在比较“8+9-3”和“5+6+3”中的“+3”和“-3”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理解。在这两个过程中,我都重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形。并对这个图形作了重点解读:如:你认为红色圈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蓝色圈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这绿色部分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那黄色中的5个人表示的是什么?这蓝色中的6个人表示的是什么?“杨明、刘洪、李芳” 这3个人表示的是什么?从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读懂了图意,知道了韦恩图丰富的内涵。并正确选择相关信息进行解题,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李万春

2018.01.11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