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正四言脉诀 切脉技巧

补正四言脉诀 切脉技巧

补正四言脉诀 切脉技巧

补正四言脉诀”。 揆之“脉诀”,肇始于汉张仲景《平脉法》,但字句以四言为多,参差不齐者亦不少见,须待修剪整齐。宋崔嘉彦畅其义,始著《四言脉诀》。明李言闻删补,李仕材更加删补.并加注释。清冯楚瞻、吴谦、黄宫绣等再加补纂新编,但仍未臻完美。其中尤多差谬不切之处,恐谬种流传.导致少年习诵,白首不悟,使脉学成为绝学难知。今取李仕材《新著四言脉诀》为兰本,复为增删补正,辅助初学者诵习之用。

脉为血脉,百骸贯通;大会之地,寸口朝宗。 此指出心主血脉,通过肺朝百脉,所以定诊于寸 口。

诊人之脉,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名关上。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此指明寸关尺三部之定位法。

左寸沉心,浮取小肠;中央直者,包络厥阴。 左关浮胆,沉候肝阳;中央直者,肾膀二经。 左尺沉肾,浮候膀胱;中央直者.金经主生。

右寸沉肺,浮取大肠;中央直者,脾胃二经。 右关浮胃,沉乃候脾;中央直者.小肠三焦。 右尺沉命,浮是三焦;中央直者,肝胆二经。 五脏为阴,必候于沉;六腑为阳,必候于浮。中央直者,为十二经通行之路,故候十二经生长阴阳脏腑之气化。 男子之脉,左大为顺;妇女之脉,右大为顺。 男尺恒虚,女尺恒盛。

左为阳,右为阴;寸为阳,尺为阴。男子属阳,阳得阳位为顺;妇女属阴,阴得阴位为顺。顺则百顺,病痛亦无。 外感左诊,内伤右诊。左名人迎,右名气口。

《脉经》所谓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人迎紧盛为伤寒,气口紧盛为伤食,皆与实践相合,义详中篇“别外感与内伤”。

命门与肾,同诊尺部,人无二脉,多死难救。 此指脉无水火之根,多死难救,即阴阳告竭之义。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七法推寻。 浮候腑,沉候脏,中候经气。上者寸前一分,以候咽候首面;下者尺下一分,以候少腹腰股膝胫脚。左者左手,右者右手,加起来号称“七诊”。但《内经》之“七诊”与此不同。名谓:“独大、独小、独寒、独热、独迟、独陷下。”又号称:“七独”。

又有九候,曰浮中沉,三部各三,合而为名。 每部五十,方合于经。

此即寸关尺,浮中沉,每部各三候,三乘三得九候。每部候五十动,出自《难经》,是五脏气血足与不足之候法。 五脏不同,各有本脉:左寸之心,浮大而散。 右寸之肺,浮涩而短;肝在左关,沉而弦长。 肾在左尺,沉石而濡;右关属脾,脾象和缓。 右尺相火,与心同断。心肺虽浮,根在沉中。

心肺在上焦。象日与月,故脉在浮分与小肠大肠脉合,总现金与火之象,但必须沉候有根,始可定为心肺之脉,不然纯以小肠大肠论。此是脏腑相合脉象,表现比较特殊。 若夫时令,亦有本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四季之末,和缓不忒。

血脉管亦随气候变化而热涨冷缩,所以有如上之变化。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外因六气,内因七情。外邪入侵,正气抗邪,正邪搏斗,脉多实强,如实、大、洪、滑、弦、长等太过脉多现;内因七情所伤,与御外侮无多大关系,弱处暗耗,内耗,所以脉现虚、散、细微之类。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

胃为水谷之海,得食则生,失食则亡。五脏六腑,身躯百骸,靠其资养。后勤不乏,则脉得和缓调匀,是有胃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