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
作者:黄岚栖 何汶易 俞尚壮 郭亚情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11期
摘要: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日益增强。立足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找出目前本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起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1.128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各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或正常的状态。平常所说的健康心理状态是指一种能够维持认知准确、情绪得当、态度积极、活动适当等的状态。 2荣昌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在2014年到2015年这一年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荣昌校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300名学生进行SCL-90心理测量表问卷调查,并收回247份有效问卷。从回收的问卷分析得出,不在测量表中所列症状的人数有74人,约占30%;有点症状的人数有143人,约占58%;有症状的人数有25人,约占10%,中到严重的人数有5人,约2%;非常严重的人数为0人。
荣昌校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总体上来看一部分的学生心理比较健康,大部分的学生在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心理上面存在着相对严重的问题。 3荣昌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以及其他的原因。找出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能够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3.1个人
3.1.1生活环境的变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4.6%的对象会在躯体上感到不适应,且主要分布在大一的学生群体中,还有86%的学生存在焦虑的症状。而对于许多大一的学生来说,在躯体上感觉不适并出现焦虑等症状是因为刚进入大学就面临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的变化。 3.1.2心理平衡的丧失
问卷分析得出有5.7%的学生有强迫症,2.8%的学生存在抑郁症。而大学生的生活中的心理失衡主要是因为荣誉的丧失。比如没有处理好名声、处罚等问题,常常会引起学生的不悦、怨气、忧郁等心理,影响大学生的自尊心,严重时甚至会对他们的情感和生活造成重大的障碍,从而导致强迫症和抑郁症的产生。 3.1.3人际关系的困扰
从校区的被调查者中发现有10.9%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和8.6%的学生有敌对症状。主要是因为在校大学生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远比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能力低得多。一方面由于无倾诉对象,从而增加大学生的心里压力,另一方面因为交往困难,致使大学生出现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 3.2学校
在我校,大部分的同学对“心理问题”还存在误区,自己去寻求个案咨询的人数十分少。一部分同学不会使用心理测量表对自己进行测量诊断,因此即使觉得心理难受以至于导致身体的不适,也不会想到是自己产生了心理问题;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心理病存在不耻的观念,在发现自己的心理有问题时也不愿意主动去寻求帮助。
同时,我校心理辅导老师严重缺少,学校有5000多名学生,但全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只有三位。学校也没有开展多渠道的心理辅导活动,没有形成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治疗的严谨规范的心理辅导流程,使得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3.3其他原因
从接受咨询的学生中发现,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社会缺少对大学生的心理重视,使他们易产生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
4解决办法
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其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为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4.1大学生自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一,要求大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心理治疗观念转变为自主自助观念。大学生要学会使用心理测量表对自己进行测量诊断,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心理,主动发现心理问题,寻求帮助,及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其二,学会简单心理调节办法,在发现自己心理不适的时候,运用简单的心理调节办法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而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到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处,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请老师给自己进行心理疏导。 4.2学校
其一,建立专业团队,加强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工作,未经训练的指导方法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合格的辅导队伍。
其二,展开多渠道、课程化的心理教育。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状况,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课程;同时,展开心理咨询活动,通过校刊、校广播站等载体,普遍推广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心理,提高受挫能力。
其三,倡导学校规范心理辅导流程,形成自查-咨询-面对面交谈-行为矫正的心理辅导流程,改变校区传统单一的心理咨询模式。 参考文献
[1]孔惠敏,吴强.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