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观后感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观后感

这几天利用闲暇时间陆续的看完了《北平无战事》这部电视剧。剧情以1948年国民党政权即将垮台的前夕,发生在北平城内一桩贪腐案为线索而展开。反映了国民党内部的面面观。另一个反映的是中共地下党在经济、民生战线上与国民党展开的斗争。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1949年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北平无战事”但北平却解放了。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呢?真正的“战事”就是这部电视剧要告诉我们的。在这部剧中反映的国民党开展的肃贪行动,以及中共地下党在斗争面前所展现的形象这两个方面内容使我感慨良多,印象深刻。

1948年因取消在北平流亡的东北学生配给粮而引发的学生抗议扩大,学生与军警发生严重冲突,导致学生死伤。并曝出了北平的走私贪腐案件。学生发生大规模抗议,美国政府施压将要中止援助。此时的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已面临崩溃的边缘,为挽回民心争取美援,扭转内战不利局面,内外交困下的国民政府组织了一个“五人调查组”来调查北平贪腐案。但北平的贪腐案件错综复杂,在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时,党政军人员与商人合谋参与走私贪腐。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甚至用作战飞机空运走私民生物资。国民党内的贪腐盘根错节,地方连着中央,下层连着上层。人民生活朝不保夕,却都在大发战争财。“五人调查组”在北平的调查处处受阻,最后因在调查中涉及到了孔家的扬子公司,受到上层压力,而调查无法推进,五人调查小组解散,之后的国防部调查组的调查也同样草草收场。 国民党经济命脉掌握在少数权贵手里,即四大家族,他们把政权当成了私产,本身就代表着腐败,派出的反腐官员代表不同派系的政治经济利益。让腐败者自己去反腐能成功吗?四大家族控制中国经济,是统治集团,他们能剜肉反腐吗?蒋经国在剧中说国民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关键不在共产党,在国民党,几人为党,几人为国,都是为己。而国民党的反腐只是为了挽救失败,不是为了广大人民。推行的币制改革最后变成了对人民的掠夺。反腐但却庇护亲信官员和自己的亲属,怎么对腐败形成威慑。

没有脱离了政治的经济,也没有脱离了经济的政治。国民党民心的丧失在于他们把个人的私欲、党派的利益凌驾人民之上。如何去和共产党争民心、争经济、争人才。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雷霆出击,反腐败不设禁区,没有查不了的铁帽子王。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斗争始终成高压态势,改革发展任务不断向前推进,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党和国家的肌体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

我们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胜利都是政治本色决定的,最终是为了人民,为了发展中国。反腐败斗争是一场关于民心国运的斗争。只有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在富国强军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剧中另一个印象深的是几个游走于多重角色的中共地下党,崔中石、谢培东。为了自己的信仰、使命和任务,他们抛下家庭、放下亲情、舍弃爱人,人生一次次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在别人眼里作为北平金库副主任的崔中石应该锦衣玉食,挥金如土。但潜伏身份的所作所为让他厌恶,为了掩护任务不得不替国民党权贵走账洗钱。他善于理财却分文不取。自己家徒四壁生活清苦,但冒死也要把国民党贪污的钱寄给民主人士,结果暴露了自己。他从容去死,用死掐断所有线索来保护方孟敖,用死带给方孟敖震撼,让他对党不再动摇,不再犹豫。

谢培东作为中共地下党在北平的负责人,为了掌握敌人核心经济情报,在方家隐藏身份长达二十年,他不仅抛弃了自己的生活,甚至在孩子牺牲时也只能忍住眼泪,为保护情报来源,还得守口如瓶,顾全大局,编织孩子还活着的谎言。但他对信仰始终执着,如果没有足够坚定的信念和坚定的意志,很容易懈怠疏忽,暴露大事。即使北平解放后,为了任务他还要继续隐姓埋名,甘做写不进历史的人。

在崔中石和谢培东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忠诚、隐忍、坚韧的品格,更看到了他们作为共产党员是有着怎样铁一般的信念和担当、有着怎样铁一般的纪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革命军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肩头扛的是如山使命,胸中装的是如火豪情,面对改革强军的重任,身处国际维和战场。我知道舍命的事业需要铁打的军人,高危的行业需要顽强的作风。要完成担负的任务就要敢于担当。担当需要忠诚,担当需要血性,担当更需要能力。只有在练兵打仗上更有作为,在精武强能上有更高追求,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建筑中队四班:韩洪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