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道路专业毕业设计---三级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毕业设计

8.2.2 本设计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77 8.2.3 主要工程量.......................................................................................... 78 8.2.4 总体施工目标...................................................................................... 78 8.3 项目机构设置及现场管理............................................................................. 79

8.3.1 项目组织机构...................................................................................... 79 8.3.2 项目部人员岗位职责与部门职能分配.............................................. 79 8.4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84

8.4.1 动员人员.............................................................................................. 84 8.4.2 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84 8.4.3 技术准备.............................................................................................. 85 8.4.4 工地清理.............................................................................................. 85 8.4.5 临时工程设施建设.............................................................................. 85 8.4.6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及方法.................................................................. 87 8.4.8 路堑开挖施工方案及方法.................................................................. 88 8.4.9 砌浆片边沟、排水沟施工方案及方法.............................................. 89 8.4.10 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 89

参考文献........................................................................................................................ 91 致谢................................................................................................................................ 92

附录........................................................................................................................ 93

6

毕业设计

1 绪论

1.1 公路工程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1.1.1 我国公路发展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由于对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认识不足,公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张”的局面,经济的发展对公路提出了心的要求,而我国的公路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公路运输正在继续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继续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的发展短期显效影响。我国公路的建设极大的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消除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公路交通运输的建设决定着当地对投资的吸引力。投资商主要注重的因素中,交通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其重要影响可想而知。而且公路的建设也极大的促进了城镇基础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研究表明,交通运输费用占农产品销售成本的一半以上。公路运输直接深入到地头田间,以其机动灵活性以及中短途运输的快速性保证鲜活农产品的运输,不仅可以避免由于交通不畅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这对于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整体性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1.2 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1.公路线形设计

需要综合考虑地质、自然环境、地形、筑路材料、工程量等因素,选择最佳方案。 2.公路断面设计

需要根据交通量数据及预测发展确定合适的断面尺寸,满足交通量的需求。 3.路基强度指标与使用

需要根据试验资料对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进行验算,满足规范中对于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保证工程质量。

4.路基病害现象

充分了解当地自然条件,考虑自然灾害可能对路基产生的病害,及时预防,减少设计的不足之处。

5.小桥涵洞的设计

7

毕业设计

根据实际公路地质情况设计小桥或涵洞,需要对多个设计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平面、断面、排水等设计。

1.2 公路设计目的及任务

1.2.1 道路构造

道路是带状的三维空间人工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工程实体道路设计要从线性和结构两大方面进行研究。

在结构设计上要求用最小的投资,尽可能少的外来材料及养护力量,使其在自然力及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在使用年限内保持良好的状态,满足使用要求。

道路的线形设计涉及的学科及知识是多方面的,道路的等级和规模主要取决于线形的几何构造尺寸,一是道路宽度的构成,二是线形的几何构成。道路线形的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汽车在运动学及力学方面是否安全舒适。 2.在视觉及运动心理学方面是否良好。 3.与环境景观是否协调。

4.从地形方面看,在经济上是否妥当。

1.2.2 我国公路发展的特点

目前我国整个公路发展的的特点:(1)高速公路发展迅速;(2)路网整体水平和公路通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3)桥梁和隧道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明显新台阶;(4)筹资力度进一步加大;(5)公路迅速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使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提高;(6)公路勘测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迅速提高。

1.2.3 我国公路交通发展趋势

第一,公路运输量:2010年,全国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将比2002年增长63%和83%,公路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分别将比现在增长36%和44%;2020年,全国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将比现在增长1.5倍和2.2倍,公路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分别将比2002年增长0.8倍和1.2倍。

第二,主要公路通道交通量:2010年及2020年,我国主要公路通道平均交通量将达到30000辆/日、56000辆/日,分别是目前的2倍和3.7倍。

2 设计说明

8

毕业设计

2.1 工程概况

本设计为贵州省**三级新建公路。设计速度采用30公里/小时,路基宽7.5米。全长6454.878米,从K11+770~K18+322.294段。该项目是凯里市规划建设的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凯里市,距省会贵阳190公里左右,位于清水江畔,少数民族村寨散落在四周,其中苗人占了半数以上,这是我国并不多见的以苗族为主的城市。黔东南州有剑河、天柱、榕江、黎平和从江几个县。其中,雷山县以苗族居多,其余三县都以侗族为主,俗称黔东南。三县以侗寨为其特色,而花桥和鼓楼则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凯里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7.7℃,最冷月平均气温5.9℃,极端最低气温-8.1℃,无霜期326天。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36.3小时。**三级公路的修建,将能促进凯里市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因此,该公路的修建,将为人们的观光旅游带来了便利,而且也使具有悠久历史加快了与外界的交流.在促进旅游的同时,新建公路也将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沿线加工工业的发展及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地形地貌及地质水文情况

剑河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地的一部分,为山地性高原,系雷公山中山地貌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台地,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以低山、低中山为主,最高海拔1623.3米,最低海拔348米。由于山高坡陡切割深,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36.3小时,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花生、烤烟等,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养殖为主,矿藏有金、锰、铅、水晶石、毒砂、钒等。剑河森林资源丰富,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现有林地220万亩,木材蓄积量达8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2%。

天柱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复杂,地形以中低

山丘为主,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7%。海拔多在300~700米。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山脉大多呈东西走向。主要山脉、:北有分水岭山脉,中有金凤山山脉,雄居县境中部,为湘黔界山;南有黄哨山脉,山峦起伏,峡谷,盆地相错其间,形成“山丘抱盆,盆中含丘”的独特地貌景观。位于阳寨与三穗县交界的犀牛塘尖坡,主峰海海拔1119。9米,是天柱县的最高峰。天柱盆地是天柱县最大的

9

毕业设计

盆地,为贵州省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重要产粮区。全县行政区域耕地面积1.57万 公顷,森林覆盖率51.6%。 从经纬位置看,天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暧湿气候。天柱县年平均气温为16。1°C,1月平均气温为4。7°C,7月平均气温为26。7°C,无霜期281天。日照较长,积温较高,农作物一年两熟或混作二三熟。但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春、夏两季多,秋、冬两季少;西北、西南部偏多,东部偏少。天柱县水、旱灾害频繁,尤其是夏季的暴雨、伏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因此,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十分重要。

2.3 公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论证和确定

2.3.1 交通量计算

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1)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的选用

设计路线位于黔东南地区,为山岭重丘区。根据调查的交通资料可计算出设计年限的远景交通量,计算如表2-1所示。

(2)确定道路等级

按规范规定,三级公路所适应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该设计公路的等级定为重丘区三级公路

表2-1 交通量计算表

汽车车型 前轴重 (kN) 解放CA10B 解放CA390 东风EQ140 黄河JN150 黄河JN253 长征XD980 日野ZM440 日野KB222 19.40 35.00 23.70 49.00 55.00 37.10 60.00 50.20 后轴重(kN) 60.85 70.15 69.20 101.60 2×66.00 2×72.65 2×100.00 104.30 后轴数(kN) 1 1 1 1 2 2 2 1 后轴轮组数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后轴距 (cm) 大于300 122.0 127.0 交通量 (辆/日) 458 713 782 402 259 140 149 159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