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深入课堂喊课改,永远都是幻想——付世明

不深入课堂喊课改,永远都是幻想

白湾子镇学校 付世明

时逢三月,我校的新一轮课改正在全面进行。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们对整体课程改革动了大手术:一是集体备课代替了过去每人写几本教案,教师先分工协作,然后再共同交流,二次备课,修改形成比较完美的电子导学案;二是四至六人的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学习小组合作模式代替了过去的根据学习需要随机组合的小组合作模式,新型的学习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分组,这样一来,学习小组形成了竞争,组内成员互相帮扶,能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好的评价机制代替了过去干好干差一个样的旧体制,能激活教师和学生的活力。教师实行三轮以上的教学大比武活动,每一轮比武根据教师上课表现评选出名次,奖励现金;学生每月每班奖励一个优秀学习小组,给予100元现金奖励。

新课改模式和评价机制已出台,那么究竟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实施,操作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还得深入实际调研。没有调查就没发言权。于是在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我校的“先学后练,多学少讲”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三天,我先走进了小学部的课堂。因为和初中部的教师比起来,小学部的教师对于我们先前的课堂模式操作比较陌生,新的模式就更不用说了。私下我也了解到,小学部的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模式的操作一知半解,操作起来有很大困难。究竟导学案如何与课堂同步,究竟学习小组的评价如何实现,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个大

难题。我得走进去看一看,与他们交流交流,不然就成了是我说我的,你做你的。

于是我走进了五年级(2)班的语文课堂,上课的教师是一个女教师——郑亚囡,同时听课的还有四年级语文教师朱燕和高祯,他们听说我听课也一同来了。上课铃响了,郑老师放了一段《天路》的视频音乐,同学们看着视频,听着音乐,脑海里浮现出青藏铁路的画面。当音乐戛然而止,郑老师顺势导入了今天的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明确目标后,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导学案开始“先学”。在同学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仔细地看了郑老师设计的导学案,总体不错,基本符合学校的要求,但是内容太多,当堂让同学们一一完成肯定有困难。借空,我给郑老师使了个眼神,她走过来,我说,可以让同学们把问题分成几组来解决,这样,一个小组可能完成2到3个问题,时间上有保障,可能会讨论得深入一些,不然同学们会沉浸在很多个问题中,搞得昏头转向。郑老师认为我说的有道理,于是她立刻采纳,只是把个别重要的问题交给每个小组,其他的问题分组处理,穿插巩固。

小组问题讨论出来了,可是展示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左看看右看看一时不知道叫谁。借空,我又给郑老师说,让学生不用举手,谁会谁就站出来说,或者上讲台展示。郑老师一要求,果然点燃了同学们的激情,回答问题不用老师叫争先恐后地回答,最后,上台展示的同学快要排起了队。不知知觉,下课铃响了,有的同学站在讲台上不想下去,因为他感觉自己还没展示完美。

走出教室,细细回想这节课,感觉总体不错。对于一个在外面没有听过多少像山东诸城中学和倡乐二中、杜郎口中学的课的教师来说,能达到这个水平已经难能可贵了,只要加以指导和打磨一定能成为课改先进分子。

课后,我们立即交流,彼此交换了意见,朱燕和高祯也谈了她们在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大致归纳了一下: 一、导学案总是不能顺利完成,内容太多;

二、小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喜欢单打独斗,不愿意和别人分享; 三、一一叫学生回答问题太费时间。

四、学生读的时间太少;当问题简单学生一哄而上如何处理;如何减少导学案内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