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镇的整体联动发展包括各功能区在交通上、生态上、空间上的整体协调发展。各功能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体现相互促进、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联动效应。
薛家镇的总体规划是城镇发展整体性的引导,为形成协调、高效和完善的城镇空间形态,需要在开发时序和方式上进行具体落实。薛家镇城镇开发需要树立高瞻远瞩的目标,避免短期行为,尤其是与规划不符的零星开发行为。以城镇性质和发展方向为指导,主要面向高层次、整体性的成片开发。
第七章 城镇土地使用规划
7.1居住用地
7.1.1现状概述
薛家镇的居住用地现状主要以老镇区、新建居住小区和周围众多分散的农村居民点为主,各种用地混杂,生活服务设施尚不完整,其中老镇区居住密度较高。
镇区内现有居住用地几乎均周边式沿街、沿河布置。其中房屋质量参差不齐,老房屋多为建于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初的平房,新房屋大都为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兴建的二层楼房,少数三层,房屋质量较高,居住条件较好。近年来,薛家镇区建筑业发展较快,住宅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建的住宅小区,以多层住宅开发为主,具有功能齐全、日照采光通风良好、建筑结构合理等许多优点,应进一步开发,使其初具规模。目前镇区住宅以独立式、联户式为主,鲜有城市型公寓住宅。
存在的主要问题:
镇区住宅建筑成片开发所占比例极低,因此难以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 镇区内许多居民生活区内道路不成系统,内部道路多为狭窄曲折的街巷,消防通道得不到保证。 7.1.2规划原则
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合理规划新建商品住宅区的布局。从方便生活、有利生产出发,引导集中居住、规模开发,合理规划居住用地布局。
根据人口规模和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新建商品住宅总量规模。镇区每个新建商品住宅区的建设规模原则上不小于2万平方米。新建商品住宅建筑容积率控制在 1.0以内,以多层为主,适当控制低层住宅,禁止建设高层住宅。同时还应注重节约用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体现小城镇的优势。
21
城镇新建住宅应具有地方特色和鲜明的风格风貌,并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水系等资源,营造良好的环境景观。
大力促进附近农村自然村的归并,规范村庄的规划建设。
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应按照《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配置。
新建住宅区绿地率应大于35%,集中绿地率应大于15%。
新建独立式住宅区应按不低于0.4辆/每户的标准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其他新建住宅区应按不低于0.3辆/每户的标准设置机动车停车位。 7.1.3居住用地规划
城镇居住用地规划将把老镇区改造、新居住区开发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统一结合考虑,坚持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高起点,居住用地建设与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规划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布置于生活商贸综合发展区。
老生活区居住建设着重于老镇区的居住改造和环境整治以及社区配套建设。 新生活区着重以新兴房地产开发为主,分散老镇区的居住人口和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动整个地区城市化进程,建设重点是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居民的工作、通勤、生活,防止污染和干扰,提高居住质量。
7.2公共设施用地
7.2.1现状概述
薛家镇现状公建用地主要在老镇区和镇政府附近,并以沿路发展的形式为主。镇区商业服务设施不全,质量也有待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高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娱乐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7.2.2规划原则
充分体现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完整性和先进性。
镇区应设一个综合性影剧院、文化馆和图书馆。室外体育设施用地面积按0.6平方米/人;室内体育建筑面积按0.02平方米/人设置。
镇区应从区域中心的功能和辐射范围出发,合理配置高质量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22
7.2.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主要与居住用地相结合集中在新的城镇公共中心内,包括老镇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