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习惯性“三违”的危害与防范

企业习惯性“三违”的危害与防范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人是安全生产“四大要素”(人、机、料、境)中的第一要素,人往往是事故的肇事者。理论和现实表明,有85%以上为人为责任事故,其中由于“三违”现象而引发事故的比例占着很高的比例。习惯性“三违”,是指企业员工在长时期内日积月累逐渐养成的,不按章程办事的习惯性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一 、“三违”的几种表现形式

根据安全心理学的分析和安全生产实践证明,导致“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处处在被动的“要我安全”的心态支配下进行工作,没有真正确立“我要安全”的主观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习惯性“三违”。习惯性“三违”行为是由于员工在生产实践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具有一定“随大流”的从众心理定式,因而具有顽固性和多发性的特点。也有某些习惯性“三违”行为,不是行为者有意识所为,而是行为习惯形成。行为者尽管在作业前采取了周密的安全措施,但由于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发生了作用,无意识地违反安全防范措施,因此出现操作或误作业,从而威胁着安全生产严重会诱发各种类型和各种性质事故的发生。

2、无知性“三违”。俗话说:“先学三年、到那能行,再学三年、谨慎慢行”。从业人员因为年龄、工龄、文化水平、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因素,对应该知晓的内容不知或一知半解,紧急情况或复杂情况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难以清晰地去思考问题,凭感觉办事,凭感情办事,凭意气用事,缺少理性思维,缺少哲学思考,不知道冷处理,不知道寻求组织、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不知道用协商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一股热情去进行盲目、冒险、蛮干。有些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以责代教、以罚代管,导致员工工作热情不高、反感、不服气,也应是无知的表现。

3、侥幸性“三违”。这种“三违”人员多半有违章“前科”,明知那样做会有危险,但因种种原因未发生事故或未受到处罚,因而心存侥幸,对自身行为缺乏约束。耍小聪明,大事做不来,小事胡乱搞。总认为自己做的事,不会出问题,没什么大不了,不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能简单就简单,能省事就省事,能舒服就舒服,最后问题成堆,积习难改,必然出问题。如开快车,十次百次可都不会出交通事故,这加重了司机的侥幸心理。结果才有“十次事故九次快”的经验教训之谈。

4、重复性“三违”。除了智力、技能、文化水平等因素外,表现为什么都看不惯,什么都看不起,什么都不顺心,牢骚满腹,怪话连篇,你不让干什么,我偏要干,出了事故怨张三、怪李四,就是不从主观内部找原因,更不去总结吸取别人的事故教训。特别是在个人敏感问题上不如意时,表现更为偏激,带着情绪工作,有时甚至对抗,严重时更会重复发生事故。

5、疏忽性“三违”。疏忽大意是个复杂的现象,既有因工作单调而形成的惰性,也有主观因素,如思想意识格调低下,情绪缺乏均衡、意志薄弱等。表现在对经常性的工作嫌麻烦,不负责任,走过场,工作厌倦,管理松懈,敷衍了事,心境不佳时,更是丢三落四,违纪违章。有的员工自认为工作经验丰富,总认为“大江大河都过来了,能在小沟小溪里翻船”?自以为是老资格、老经验、老师傅,对情况变化没有重视,没采取相应措施而造成的“三违”或事故

6、冒险性“三违”。个别管理人员、员工有一种错误观点,自以为是,自己逞能,自我表现,认为不违章不能正常生产,常常视冒险作业、冒险指挥行为个人英雄行为的心理状态。也有的是行为者熟知安全规定或规程,清楚其做法可能产生的危害,属于有章不循,明知故犯,常常仗着“艺高人胆大”,按自己认可的方式作业,削弱了安全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其结果是不出问题侥幸,出了问题是必然。

7、继承性“三违”。一些员工的“三违”现象,不是他们自己的“发明”,而是从师傅那里“学”来的,看到老员工或师傅违章操作或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自己也盲目仿效。正是这些老员工懂得工作中的省力窍门,而又没出事故,才导致习惯性行为“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而这种违章行为常常与某些老员工的独门绝技相关联,因此,对待传统经验应一分为二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对“三违”现象的认识

1.一切工业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三违”现象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发生不是特定的、必须的。以人为主体的不规范行为自然是可以避免的。

2.“三违”行为是可以“校正”的。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因为不规范、不熟悉、不清楚的环节出现的“三违”随技能、素质的提高,可以逐步得到纠正。

3.反“三违”应以事前控制为主,对职工可能出现的“三违”、情绪的变化、生理节律的变化,应采取措施加以事前控制,要改变以往把反“三违”工作重心摆在事后处理的做法。

4.堵漏补缺。有针对性的工作,是减少“三违”的有效手段。针对各种“三违”加强班前、班中提醒,班后分析总结;组织专门人员督查;“一炮三检”注意全过程,适时、适度对各工种予以抽查等。

5.对已发生的“三违”,要处理一点,教育一片。将每月“三违”的人员、经过、处理结果编成反“三违”简报,作为每月初安全活动的“学习内容”,可警醒大部分人。

三、遏制“三违”的方法

习惯性“三违”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采取严格的教育培训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从意识和技能上抓培训,从实从细抓管理,才能有效地抵制习惯性“三违”。解决习惯性“三违”,除了职能部门和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外,必须落实现场人员,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现场监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