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第五章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19条 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① 规划市域道路网在现状“三纵三横”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通过增加通道数来构建市域内外环线,加强市域范围内各城镇间的交通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放射环网型道路形式,使市域内各乡镇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

② 加强市域各等级公路网建设及其与国家高等级交通设施相互衔接,提高市域综合交通能力,构建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国道、省道、城镇道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

③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达、畅通工程”,解决农村出行难问题,逐步形成市域内公路等级清晰、功能性质明确、网络发达的交通体系。 第20条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① 提升铁路:进一步提升铁路在对外交通体系中的功能与地位,强化集约化运输方式的优势。

② 完善公路: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网建设,引导城乡统筹发展。 ③ 突出枢纽:进一步突出对外客货运输枢纽建设,特别是一体化的无缝换乘客运枢纽建设。

④ 强化通道:强化对外交通复合通道建设,以复合型设施走廊实现节约用地、减少分割、综合统筹;加强与周边县市联系通道、交通走廊的建设。 第21条 公路网络规划

规划形成4条高速、4条国道、12条省道、15条县道的市域公路体系,构建市域内外两条环线,同时打造麻城2条重要旅游线路。

现状公路规划改造一览表

道路名称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行政等级 行政等级 技术等级 技术等级 长三线(长岭关—牌坊岗) 省道 国道 2 1 胜麻线(杨梅河至城区段) 省道 国道 2 1 宋长线 省道 国道 2 1 项中线 县道 省道 2、4 2 小王线 县道 省道 3 2 麻张线 县道 省道 2、3、4 2 张河线 乡道 省道 — 2 矮李线 县道 省道 3、4 2 夫土线 县道 省道 3 2

宋新线 县道 省道 3 2 新蔡线 县道 省道 —— 2 蔡白线 县道 省道 —— 2 柳明线 县道 省道 —— 2 麻新线 省道 省道 — 2 麻顺线 县道 县道 3 2 芦总线 县道 县道 —— 2 铺风线 县道 县道 3 2 三浮线 县道 县道 3 3 三石线 县道 县道 —— 3 白王线 县道 县道 3、4 2 规划公路一览表

序号 行政等级 技术等级 道路名称 备注 1 国道 一级 106国道 2 国道 一级 长三线 省道改国道 3 国道 一级 胜麻线(杨梅河至城区段) 省道改国道 4 国道 一级 宋长线 省道改国道 5 省道 二级 胜麻线(杨梅河至罗田) 6 省道 二级 张河线 乡道改省道 7 省道 二级 麻张线 县道改省道 8 省道 二级 矮李线 县道改省道 9 省道 二级 夫土线 县道改省道 10 省道 二级 宋新线 县道改省道 11 省道 二级 新蔡线 县道改省道 12 省道 二级 蔡白线 县道改省道 13 省道 二级 柳明线 县道改省道 14 省道 二级 麻新线 15 省道 二级 项中线 县道改省道 16 省道 二级 小王线 县道改省道 17 县道 二级 麻顺线 18 县道 二级 芦总线 19 县道 三级 东双线 20 县道 二级 铺风线 21 县道 三级 三浮线 22 县道 三级 三石线 23 县道 二级 白王线 24 县道 三级 龟白线 乡道改县道 25 县道 三级 宋浮线 乡道改县道 26 县道 二级 举龟线 乡道改县道 27 县道 三级 龟三线 乡道改县道 28 县道 三级 三木线 乡道改县道 29 县道 三级 黄三线 乡道改县道 30 县道 三级 乘黄线 乡道改县道 31 县道 二级 黄河线 乡道改县道 第22条 铁路网络规划

麻城目前有京九线、沪汉蓉高铁、武麻横向连接线,未来还有京深高铁(阜麻九段)、随(州) 麻(城) 安(庆) 铁路、麻(城) 六(安) 铁路货运专用线、麻城市城际铁路、麻城-武汉新港铁路货运专线建成,规划沿武麻横向连接线预留麻城城际铁路通道,沿京九铁路预留随麻安铁路、麻城-武汉新港铁路货运专线通道,沿106北段及城东区预留京深高铁(阜麻九段)通道,沿沪汉蓉高铁预留麻(城) 六(安) 铁路通道。 第23条 客货运站场规划

城区撤销麻城老站,保留完善麻城现有长途汽车站,在建的金通湾客运站为一级客运站,升级黄金桥客运站为二级,结合政府十二五交通建设规划,新建麻东客运站,等级二级,新建麻北客运站,等级二级。中心城区规划共有1个一级客运站,4个二级客运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对各个乡镇已有站场的提升等级,未有站场的设新站场。

考虑麻城未来要建设成为区域交通中心以及未来发展工业需求,升级中心城区黄金桥货运站为1级货运站,同时在宋埠和白果两镇各设一个2级货运站。

市域客货运站场一览表

类型 名称 位置 等级 金通湾客运总站 城区麻城北站站前附近 一级 麻城长途客运站 城区将军路和杜鹃大道交汇处 二级 黄金桥汽车客运站 城区麻城南站站前附近 二级 麻东客运站 城东新区杜鹃大道中段 二级 麻北客运站 将军路与北环路交叉口东南 二级 白果客运分站 白果镇区 二级 宋埠客运分站 宋埠镇区 二级 木子店客运分站 木子店镇区 二级 中馆驿客运分站 中馆驿组团 三级 阎家河客运分站 阎家河组团 三级 客运站场 歧亭客运分站 歧亭镇区 三级 铁门岗客运分站 铁门岗镇区 三级 夫子河客运分站 夫子河镇区 三级 盐田河客运分站 盐田河镇区 三级 张家畈客运分站 张家畈镇区 三级 龟峰山风景区客运站 龟峰乡镇区 三级 三河客运分站 三河口镇区 三级 黄土岗客运分站 黄土岗镇区 三级 王福店客运站 乘马岗镇区 三级 西张店客运站 顺河镇区 三级 福田河客运分站 福田河镇区 三级

黄金桥货运站 城区麻城南站站前附近 一级 货运站场 宋埠货运站 宋埠镇区 二级 白果货运站 白果镇区 二级 城际铁路站 麻城城际铁路站 金通大道南端 二级 城际铁路宋埠站 宋埠镇区 三级 麻城北站 金通大道北端 二级 麻城南站 金广大道西端 二级 铁路站场 宋埠站 宋埠镇境内 四级 白果站 白果镇境内 四级 西张店站 顺河镇境内 四级 罗铺站 顺河镇境内 四级

第六章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及社会文化设施规划

第24条 市域给水工程规划

按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及产业侧重点不同,城市单位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可分为:麻城城区400L/人·d、中馆驿组团、重点镇和特色镇300L/人·d、一般镇200L/人·d。

市域给水工程规划一览表

水厂选址 水厂数量 水源 总供水规模(万m3/d) 服务范围 麻城城区 (含阎家河) 3 浮桥河、三河口、碧绿河、桃林河水库 21 麻城城区、阎家河组团 中馆驿组团 1 浮桥河水库 3.6 中馆驿组团 大宋埠镇 (岐亭镇并入) 1 举水 2.1 宋埠镇(并岐亭镇) 白果镇 1 明山水库 1.8 白果镇 木子店镇 1 巴水 0.45 木子店镇 福田河镇 1 举水 0.45 福田河镇 龟山镇 1 举水 0.45 龟山镇 乘马岗镇 1 石河 0.45 乘马岗镇 顺河镇 1 浮桥河水库 0.45 顺河镇 盐田河镇 1 明山水库 0.16 盐田河镇 张家畈镇 1 巴水 0.16 张家畈镇 黄土岗镇 1 举水 0.16 黄土岗镇 三河口镇 1 三河口水库 0.16 三河口镇 夫子河镇 1 明山水库 0.16 夫子河镇 铁门岗乡 1 举水 0.16 铁门岗乡 第25条 市域排水工程规划

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指导方针,加快城镇

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建设。

划期末污水处理率:中心城区达100%,重点镇和特色镇达到95%,一般镇达到90%。

市域污水厂(站)规划一览表

污水厂选址 数量 总规模(万m3/d) 服务范围 麻城城区 3 16 麻城城区 中馆驿组团 1 2.88 中馆驿组团 阎家河组团 1 0.72 阎家河组团 大宋埠镇(岐亭镇并入) 1 1.68 宋埠镇(并岐亭镇) 白果镇 1 1.44 白果镇 木子店镇 1 0.36 木子店镇 福田河镇 1 0.36 福田河镇 顺河镇 1 0.36 顺河镇 龟山镇 1 0.36 龟山镇 乘马岗镇 1 0.36 乘马岗镇 盐田河镇 1 0.11 盐田河镇 张家畈镇 1 0.11 张家畈镇 黄土岗镇 1 0.11 黄土岗镇 三河口镇 1 0.11 三河口镇 夫子河镇 1 0.11 夫子河镇 铁门岗乡 1 0.11 铁门岗乡 第26条 市域电力工程规划

预测麻城市域2015年、2020年、2030年用电量分别为13.11亿kWh、22.48亿kWh、30.40亿kWh。预测麻城市域2015年、2020年、2030年最大用电负荷分别为298MW、608MW、822MW。规划至2030年市域共5座220kV变电站、20座110kV变电站、16座35kV变电站。麻城市域220kV变电站规划

名称 建设类型 位置 规模(ha) 主变容量(MVA) 220kV鄢河变 扩容 宋埠镇 3.0 2*180 220kV狮岗变 扩容 中心城区 4.4(现状2.3) 2*180 220kV城东变 新建 城东新区 3.0 2*180 220kV白果变 新建 白果镇 3.0 3*180 220kV熊家铺变 新建 龟山镇 3.0 2*180 总计 16.4 1980 麻城市域110kV变电站规划

变电站名称 建设类型 建议规模(ha) 装机容量(MVA) 110kV麻城变 扩容 1.5(现状) 2*50 110kV金桥变 扩容 1.1(现状) 2*50 110kV松鹤变 选址重建、扩容 0.6(现状0.35) 3*50 110kV小河头工业园变 新建 0.4 3*50 110kV城南变 新建 0.5 3*50 110kV中驿变 改建升压 0.5 2*50

110kV叶家河变 现状保留 0.5 2*50 110kV黄土岗变 新建 0.5 2*50 110kV木子店变 新建 0.5 2*50 110kV龟山变 新建 0.5 2*50 110kV三河口变 新建 0.5 2*50 110kV闫河变 新建 0.5 2*50 110kV闵集变 新建 0.5 3*50 110kV夫子河变 新建 0.5 2*50 110kV盐田河变 新建 0.5 2*50 110kV张家畈变 新建 0.5 2*50 110kV秦家里变 扩容 0.5 2*50 110kV中南变 新建 0.5 2*50 110kV铁门变 新建 0.5 2*50 110kV歧亭变 新建 0.5 2*50 全市总计 11.6 2200 麻城市35kV变电站规划

变电站名称 建设类型 建议规模(ha) 位置 装机容量(MVA) 宋埠变 扩容 0.3 宋埠镇 6.3+4+16 铁门变 扩容 0.3 铁门岗镇 2*10 歧亭变 扩容 0.3 歧亭镇 2*10 黄土岗变 扩容 0.3 黄土岗镇 2*10 福田河变 扩容 0.3 福田河镇 2.5+2.5 王福店变 扩容 0.3 乘马岗镇南部 2*10 顺河变 扩容 0.3 顺河镇 2*10 阎河变 扩容 0.3 阎家河组团 2*10 舒家畈变 扩容 0.3 三河口镇 2*10 龟山变 扩容 0.3 龟山镇 2*10 盐田河变 扩容 0.3 盐田河镇 2*10 杨湄河变 扩容 0.3 木子店镇 2*10 张家畈变 扩容 0.3 张家畈镇 2*10 夫子河变 扩容 0.3 夫子河镇 2*10 张广河变 新建 0.3 三河口镇 2*10 罗家铺变 新建 0.3 顺河镇 2*10 总计 4.8 311.3 第27条 市域教育设施规划

规划在麻城城区配置4所高中,保留宋埠镇、白果镇、黄土岗镇的高中;在麻城城区配置8所初中,在中馆驿组团配置2所初中,在阎家河组团配置1所初中,在重点镇配置1-2

所初中,在特色镇和一般镇配置1所初中;在麻城城区配置26所小学,在中馆驿组团配置4所小学,在阎家河组团配置1所小学,重点镇、特色镇、一般镇按照1.5-3万人一所小学的标准配置相应数量的完全小学,在中心村可按照具体情况配置小学或教学点,服务周边村庄。按照1-2万人一所幼儿园的标准,在各社区单元和行政村的适当位置配置标准化幼儿园,在

各乡镇所在地重点建好一所公办幼儿园。

麻城市域教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等级编号 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城镇人口规模(万) 高中 初中 麻城市城区 50 4 8 Ⅰ 市域中心城市 中馆驿组团 12 2 阎家河组团 3 1 宋埠镇 (并岐亭镇) 7 1(二中) 2 Ⅱ 重点镇 白果镇 6 1(三中) 2 (6-15万人) 木子店镇 1.5 1 福田河镇 1.5 1 顺河镇 1.5 1 Ⅲ 特色镇 龟山镇 1.5 1 (3-6万人) 乘马岗镇 1.5 1 盐田河镇 0.8 1 张家畈镇 0.8 1 Ⅳ 一般镇 黄土岗镇 0.8 1(五中) 1 (2-3万人) 三河口镇 0.8 1 夫子河镇 0.8 1 铁门岗乡 0.8 1 合计 90.5 7 26 第28条 市域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在麻城市城区布置13所市级医院(其中,市级综合医院4所、市级专科医院9所)、5所社区级医院,在中馆驿组团布置1所医院、2所卫生院,在阎家河组团布置1所卫生院;在重点镇布置1-2所卫生院,保留现有医院;在特色镇和一般镇布置1所卫生院;在中心村可按照0.2万人1座卫生室的标准配置卫生室。

麻城市域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

等级编号 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城镇人口规模(万) 医院 卫生院 麻城市城区 50 13(市级) 5(社区级) Ⅰ 市域中心城市 中馆驿组团 12 1 2 阎家河组团 3 1 大宋埠镇 (并岐亭镇) 7 1(市二医院) 1 Ⅱ 重点镇 白果镇 6 1 1 (6-15万人) 木子店镇 1.5 1 福田河镇 1.5 1 顺河镇 1.5 1 III 特色镇 龟山镇 1.5 1 (3-6万人) 乘马岗镇 1.5 1

盐田河镇 0.8 1 张家畈镇 0.8 1 Ⅳ 一般镇 黄土岗镇 0.8 1 (2-3万人) 三河口镇 0.8 1 夫子河镇 0.8 1 铁门岗乡 0.8 1 合计 90.5 16 20 第29条 市域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按照国家城乡文体设施标准,在城区、乡镇、行政村分别配置相应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深化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培育文化体育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实现乡镇级、村级农民健身工程100%全覆盖。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农民健身工程;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第30条 其他社会设施

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包括市级服务中心、各乡镇服务中心,养老院建设、社会救助站设施、救灾救济物质储备库等。

第七章 市域资源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规划

第31条 市域历史文化、风景资源保护规划

(1)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

规划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三级保护体系。

①“点”,单体的保护即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文保单位保护。麻城市域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3处,黄冈市级7处)。

② “线”,即代表区段的保护——一条重点线的保护。主要指市域顺河—乘马岗—烈士陵园红色旅游精品线上文化资源的保护。

③ “面”,即重点区域的保护——五个重点面的保护。包括乘马老区红色旅游保护区、杏花村民俗文化保护区、柏举之战古战场遗址保护区、禹王城遗址保护区、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等五个重点保护区域。

(2) 重点保护范围划定

将市域历史文化资源划分为五个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 ① 乘马老区红色旅游保护区

严格保护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划定保护范围,将乘马老区整体打造成为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

② 杏花村民俗文化保护区

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休闲观光度假区。

③ 柏举之战古战场遗址保护区

通过建造柏举之战古战场遗址公园明确保护区的范围,遗址范围内禁止大兴土木。 ④ 禹王城遗址保护区

保存部分残高1-8米,宽5-20米,断面可见夯层约20厘米的主体为重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向外延伸50米为一般保护区。

⑤ 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

对城区历史风貌特色进行保护、整理与塑造,形成红色文化特色为主体结合周边景点的历史文化旅游区。

第32条 市域自然风景资源保护规划

(1) 自然风景资源保护范围

麻城市自然风景资源保护范围界定为七个自然风景保护区:龟峰山风景保护区、九龙山地质公园保护区、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中华巨龙湖风景保护区、三河口水库—狮子峰林场风景保护区、碧绿河水源保护区。

(2) 自然风景资源保护措施

① 对于自然风景资源的保护要划定保护区、保护带和保护点进行保护,确定保护标准和控制范围。

② 市域内新建的大中型工程设施应按规划避开保护区,对保护区范围内现有不符合保护要求的用地和建设项目,应逐步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33条 市域生态建设目标

① 以环境效益和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在确保城乡生态安全、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严格保护市域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敏感区。至规划期末,把麻城建设成为绿色高效生态园林城市。

② 城镇布局应尊重区域内生态资源、建立科学系统的城乡生态体系,充分利用麻城水多绿地多的资源优势,切实保护城镇组团的河、湖、田、林等生态资源,争取至规划期末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指标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③ 充分利用高效生态经济区政策,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建设生态型城镇体系

和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培育区域生态结构,划分生态功能区和廊道,全面提升与优化区域环境,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第34条 市域生态建设措施

总体思路:“城乡并治,城乡共建”。在保护麻城市域生态大格局下应建立生态协调机制,统筹城乡生态格局建设,协调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加大自然山体、自然水体的保护,推进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禁止采割松油。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健全“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重点保护好龟峰山、东南沟、惠兰山、狮子峰、凤到山、小漆园、纯阳山、接天山等山体植被,举水、巴水和明山、三河口、浮桥河水库等水体环境。深入开展“绿色大别山·麻城在行动”全民植树造林活动,以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及沿河、沿山为重点,消灭麻城的荒山荒坡,让麻城的山绿起来、水清起来。 第35条 市域环境保护目标

(1) 大气环境

2030年,市区及各乡镇的空气环境质量仍保持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且优良天数维持在300天以上。

(2) 水环境

近期市域污水处理率达到80%。

预计2030年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3) 固体废物

近期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预计203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4) 声环境

实现城镇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 第36条 市域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市域城乡统筹规划提出的空间发展框架“一心一区一环”,对各区域分别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 “一心”: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治理污染,严格控制废气、废水、废渣排放。 (2) “一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并重

城镇集中建设,严格控制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污染等,通过环境设施建设、能源结构调整等手段,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