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校际联合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6.05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完善的城市通风廊道系统,能够增强空气流通。读南京市主城区通风廊道建设规划图,完成1~2题。
1.城区建设通风廊道,能够缓解 A.交通拥堵 B.城市雨涝 C.城市雾霾 D.噪音污染
2.影响该市通风廊道线路设计的因素主 要有
①街道②风向③水域④地势⑤绿地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北方航线是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开辟的交通干线,是国际海上运输潜在的替代路线。读俄罗斯北方航线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航线
A.150°E~180°破冰任务量最小 B.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可实现无冰通航 C.是联系欧洲与东亚的最短航线 D.航行过程中船上旗子主要飘向东北 4.船行至阿姆杰尔马时,太阳位于正北方,此刻北京时间是 A.4时 B.5时 C.13时 D.16时
右图示意我国1950年~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含预测),阴影部分为人口红利期。读图回答5~7题。
5.我国人口红利期内
A.少年人口比重大于30% B.老年人口比重不足7%
C.非劳动人口比重不足30%. D.劳动人口比重大于65%
6.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又提前结 束,原因是
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②计划生育使人口抚养比迅速下降
③出生率持续下降使老年人口抚养比迅速上升 ④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使得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7.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是 A.1985年前集中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 B.人口红利期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2030年后工资水平高,就业压力大 D.人口红利期结束以后,工业化进程加快
右图所示地区位于浙江省,该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近年村民在甲、乙两地建起了农家乐。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瀑布
A.位于A处,水源来自① B.位于A处,水源来自② C.位于B处,水源来自③ D.位于B处,水源来自④
9.与甲地农家乐相比乙地到了冬季生意特别冷淡, 原因是
A.山高坡陡,视野狭窄 B.地处迎风坡,阴雨多
C.地势险恶,泥石流多发 D.光照条件差,环境阴冷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读我国30°N附近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曲线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 B.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 C.海拔、叶面积指数、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 D.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海拔 11.P区域叶面积指数增加可导致
A.河流含沙量增加 B.地下径流减少 C. 水土流失加剧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洲是干旱地区特有的地理景观。下图是我国绿洲比较集中的地区,祁连山被称为这些绿洲的“母亲山”。目前这里发展为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制种基地。
制种,是把科学家培育成功的农作物良种,通过种植、收获、晾晒等环节生产出供农民购买的商品性良种。为保证种子纯度,制种地块必须进行隔离。
(1)归纳该区域绿洲的分布特点。(4分) (2)祁连山被称为该区域绿洲的“母亲山”,请说明原因。(8分) (3)分析该区域绿洲成为我国制种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
(4)你是否赞同在这些绿洲上大规模发展制种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37.(22分)阅读图 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丁美洲是中国 海外第二大投资地区。 地处拉美加勒比地区 的库拉索岛是荷属安
的列斯群岛的主岛,面积约444平方千米,人口约15万。该岛位于飓风侵袭带以外,最高海拔375米,
常见仙人掌等多刺灌木。岛上的威廉斯塔德港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首府威廉斯塔德是加勒比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1956年该岛成为自由贸易区,目前其石油产品约占出口总值的95%,粮食、工业品主要依赖进口。
(1)根据植被判断库拉索岛气候特点。分析该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10分) (2)分析库拉索岛成为石油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8分)
(3)举例说明中资企业可以选择哪些类型的项目投资,促进库拉索岛可持续发展。(4分)
国旗的出现和演变是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缩影,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请从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提出一条结论或观点,运用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20l5年10月4日,第22号台风“ 彩虹”登陆广东湛江,中心风力达 到15级,为1949年以来同期登陆我 国的最强台风。仅广东省受灾人口 达353.4万人,因灾遇难18人,4人 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32.4亿元。 分析台风“彩虹\灾情严重的自 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