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法系列邮票赏析(一)

中国古代书法系列邮票赏析(一)

2014-10-17 方寸世界 天津集邮微讯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作为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具有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倍受青睐。

为了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中国邮政自2003年至2011年共发行5套书法邮票,分别是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2004-28 《中国古代书法—隶书》、2007-30 《中国古代书法—楷书》、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2011-6《中国古代书法-草书》。目前,中国古代书法邮票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

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笔法比其他书体相对简单,结字富有装饰性,所以说“书法从篆书开始,学习者应当先学篆书。

篆书体划严肃,布白严谨,学习篆书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是秦代以前通用的一种字体,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国的通用文字,体势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细长,上密下疏,显示出平稳凝重、飘逸舒展的特色,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2003年2月22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篆书》特种邮票1套2枚,内容分别为《西周·毛公鼎》和《秦·泰山刻石》。《毛公鼎》和《泰山刻石》是最有代表性的篆书精品。《毛公鼎》的铭文字体属于大篆,书法风格浑厚、凝重而不失典雅。《泰山刻石》是小篆最经典的作品,形长方,笔画回转流畅,用力匀和,笔势飘逸生动,且通篇排列整齐,气势磅礴,显示出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毛公鼎: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内壁铸有多达32行、498字的长篇铭文,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

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广狭不等,两刻辞均为书法家、秦相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中国古代书法——隶书》邮票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求而将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2004年12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书法——隶书》特种邮票1套4枚。这组书法邮票主要是根据隶书风格的典型性及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和知名度,选择了《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石门颂》作为邮票的内容,他们是隶书成熟时期的名作,有的书法史著称之为“汉碑四大名作”。 东汉.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碑文主要记载鲁相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石卒史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乙瑛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