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M建湖县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的总体构架时间:2010-12-24 14:49来源:unknown 作者:maxliang 点击:69次

2007年05月25日 建湖县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的总体构架和目标要求 蒋建波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1世纪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 ... 2007年05月25日

建湖县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的总体构架和目标要求

蒋建波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1世纪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新时代的人应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

已成为当前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

建湖县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90多年历史的江苏省实验小学。 有着进行教育科学实验的优良传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校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学校范围内的全面和深入实施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 努力为国家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涵化”教育这个主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主旨。 凝心聚力。 奋力开拓。

全力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进程。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

我校以“涵化”教育为学校特色的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㈠构建小学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总体上说。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素质为办学宗旨。这是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我们从两方面出发来构建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一是从学生自身出发。 针对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具体特点。 制定小学生各种素质的最近发展目标。

并使之努力达到。二是从我国现实的条件和需要出发。 放眼21世纪上半叶我国社会的发展。

对小学生的各项素质提出质和量的要求。为此。

我们就小学素质教育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及各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形成了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为小学素质教育的全方位的实施提供了切实的依据。我们在目标体系构建中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

1.基础性原则。学生素质发展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学生基本的素质发展状态。

侧重素质发展的基础性。目标要具有稳定的结构。

能包含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内容。这也是由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一特性决定的。

2.整体性原则。要从学生的完整的素质结构出发。 克服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弊病。 真正全面把握素质的类和群的特性。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某一项素质来看。 也包含丰富而完整的因素。 在反映某一项素质发展水平时。 也要全面把握这项素质的构成因素。 体现这项素质发展的特性。

3.科学性原则。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的确立具有科学的、客观的依据。

是建立在对人的发展的认识、对社会发展的分析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 不是仅凭经验和直觉就能做到的。目标的表述用语要科学恰当。 目标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

在不同侧面反映个体的整体发展状态。同一目标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尽相同的内容。 要体现学生个体在不同阶段素质发展的独特性。

4.发展性原则

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渐变的、连续的发展过程。 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同时。 在同一阶段层面。

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

呈现出个性的独特性素质。学生素质发展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 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 对个体发展的差异具有一定包容性。 促进学生素质得到独特而充分的发展。

5、评价性原则

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具体反映。在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方法使用上。

我们将采用多法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力求通过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采用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素质发展的多样化状况。 发挥教育评价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继续建立健全以“十佳少年”、“阳光少年”、“风采少年”为主体的涵化教育评价体系。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实现“减负增效。 低耗高效”。

(二)建立起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课程体系

现代科学的发展。

出现了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的趋势。

而现行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充分反映这种趋势。为了反映科学的发展。 往往是通过增加学科门类的办法。 结果使得学校课程的门类越来越多。 学生的负担日益沉重。其结果是。

学生某一方面素质的提高是以牺牲其他素质的发展为代价的。 这就背离了素质的整体性和教育的全面性。

上述这种种现象决定了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基本思路。 就是在继续更新课程同时。

要把主要精力投向整合课程和调整课程形式上。 并形成日趋合理的课程结构。

我校构建素质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以素质教育目标强化活动课程

(1)丰富完善德育活动课程。①改变活动形式。 完善班队活动。班队活动以学生组织为主。 题材力求新颖。

贴近学生实际。②开展校外德育活动。

丰富德育活动内容。例如与街道共同建立校外德育基地。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2)加强兴趣活动课管理。

提高兴趣活动课的质量。每天下午三节课下的兴趣活动课全部排入课程表。 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定人员。 课课有教案。 次次有记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