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把握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中,掌握语文课堂节奏尤为重要。一堂良好的语文课,取决于多种教学因素,其中,课堂节奏是一个很值得大家注意的因素。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节奏分明,学生兴趣浓郁,思维活跃;反之,则兴味索然,昏昏欲睡。掌握语文课堂节奏是一种教学艺术。如何把握语文课堂节奏是因人而异、因文而殊的。下面,我就将对掌握语文课堂节奏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激情投入

语文课堂不应是平淡冷漠的,而应该是充满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这是由语文课程的内容所决定的。教师的教学语言如同讲演一般,想感动别人首先得感动自己,而要让自己情感为之所动,唯一的办法就是投入,投入地去讲,因课文内容而喜而悲,因文章情感而情绪化,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外化为语言、表情、跟神,以及肢体的动作,置身其中,融入课堂,全身心去演绎教学的内容,倘能如此,学生怎么会不受感染呢?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的问题是老师置身于教学内容之外,完全是一个局外人的姿态,教学语言也是平淡而平常、枯燥而乏味的,学生则听得昏昏然,调动不了学生的情绪,那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何而来呢?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我们欲追求的课堂教学整体的、和谐的节奏就流畅不起来。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激情投入。 二、善于调控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如何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调节思维态势,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创设一定的说话、想象思维的空间,以激起学生参予教学的极大兴趣,是把握课堂节奏的重要方面。巧妙而又灵活地设计课堂导入和结束语,引趣激学,启迪思维,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授课当中,如果能够巧妙地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让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出现,会使得一堂课如一曲动人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人胜,“终曲”余音绕梁,这都可以表现出鲜明的课堂教学节奏。

如讲授《济南的冬天》一课。开始,我设计了一个“逆反式”的导入,先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冬天的气候特征,还让学生用一些词句来形容冬天,学生自然地得出冬天的特点。然后,告诉学生:“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却是‘没有风声’的‘响晴’的天气。那作者是怎样描绘这块‘宝地’的呢?——开始无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进入最佳状态。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1)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2)在这一总特点之下,老舍具体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集体讨论中,这样就有了更充分的发言机会。最后经小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这样又形成了一种竞争,使学生积极加入到维护本组的发言讨论中。这样一来,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随后,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词句或语段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谈话的空间大了,许多学生就有话可说了,于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在学生有话可说之后,紧接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让学生紧扣课文的语言描

写,用绘画的方式把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勾画出来。这一环节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的学生几个人合作创作,有的单独创作。这样一个环节,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加强。最后,在结束本课时。又设计了“迁移式”的结束语:济南的冬天如此温晴舒适,那么我们家乡的冬天又具有什么特点呢?难道我们不想像老舍一样把它描绘一番吗?——因为上课时正值冬天,所以我布置了一篇作文“宿迁的冬天”,过后检查,效果不错。在整堂课上,学生的口、手和脑并用,注意力和思维态势张弛有间,动静结合,节奏分明,因而学生一直表现出旺盛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灵活变动教法,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的同时,也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回味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三、教学设计要体现屡次性

教学设计富有层次性是语文课堂教学富有节奏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抽象的原则设计。对知识点的安排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对教材内容的解析要披文以人情,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体悟情感。此外,教材的处理一定要立足教材,高于教材,因为“教材仅是个例子”。老师能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设计时就会依据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使教材所包含的知识能在学生的学习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立足点,而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