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
张惠言
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释】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②冲融:从容。
(1) 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答案】 (1)孤寂;体验或领会
(2)①词作下阕“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②接着想明朝“雪昏云醒”的光景,营造沉寂、凝重的氛围;③结尾峰回路转,“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以超旷的胸襟,表达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与肯定。
【解析】【分析】(1)从“琼楼寂历”中的“寂”可知,是“孤寂”之情;结合“省”的占义可知,是“体验或领会”。
(2)题干已经表明本词的下阕,词人情感是有变化的,答案需要表现这种变化。抓住关键词“愁深梦浅”“雪昏云醒”“看风帆稳”作答即可。下阕继续写涛声,以呼应开篇。其中,“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而其具体意蕴究属怀知音还是伤逝者、悲时局还是感身世,抑或兼而有之,已无从实指。云情雪意,通力营造沉寂、凝重的氛围,折射出人的心态。但是读下去却又不是一味清愁不断,词的最后出现了对未来的壮美憧憬,对光明的热切期待。路转峰回,词人也已自行解开了连环情结。 故答案为:⑴孤寂;体验或领会
⑵①词作下阕“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②接着想明朝“雪昏云醒”的光景,营造沉寂、凝重的氛围;③结尾峰回路转,“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以超旷的胸襟,表达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与肯定。
【点评】⑴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能力。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对酒①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② , 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②裁:写诗 (1) 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
(2)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
【解析】【分析】(1)本题首先要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诗首联以倒装句切题,说自己被倒映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出诗句来。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其次从结构上思考:首联中的“酒杯”和尾联中的“一樽”形成了呼应。从情感上寄托着作者在美景和美酒都具备的前提下,对新诗歌难成的苦恼。
(2)本诗首联是对良辰美景下新诗难成的苦闷和苦痛之情。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
故答案为:⑴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 ⑵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具体句子的含义的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句子的作用。诗歌首联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诗表达的诗人情感有: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 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 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 \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 其笛应声粉碎”。李牟,或作李谟。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 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 (1)①“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 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②引出下文,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自我 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作者在苦闷中同样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2)①化用李白诗句,拍手狂歌、月下起舞,表面上狂放不羁,但中秋之夜却只能邀月为 伴,表达了因被贬谪而产生的落寞孤独之感。②化用李牟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美好境界的 追求和渴望,抒发了內心的旷达豪迈之情。
【解析】【分析】(1)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是上阕的结尾句,承接上面中秋夜月景象,进一步写了从月亮上看人间江山的美好景致。联系作者被贬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写美景的用意:以江山之美反衬现实的丑恶与黑暗,从而表达复杂的感情。
(2)下片写归天意愿。“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带来了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
故答案为:⑴①“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 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②引出下文,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自我 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作者在苦闷中同样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