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玉溪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三
一、单选题
1、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A.三科四学 B.四书五经 C.六艺 D.七技
2、下列关于教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学是近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B.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C.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一书的出版,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的科学体系 D.19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①教育领导权②受教育权 ③教育目的④教育结构 ⑤教育内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人的身心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个体发展表现千差万别。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分别促进儿童发展,做到()。 A.循序渐进 B.适时而教 C.因材施教 D.适度超前
5、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说明学校体育具有()。 A.娱乐性 B.竞技性 C.技能性 D.思想性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A.忠于职守 B.良好的道德修养 C.团结协作精神 D.人际交往能力 7、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 B.国家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8、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奇
9、“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体现的教学方一法是()。 A.锻炼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10、()是中小学口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A.校长 B.班主任 C.班长 D.任课教师
11、课外活动根据各学校、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或学生的不同愿望开展的,说明它具有()。 A.实践性 B.灵活性 C.资源性 D.娱乐性
12、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1
A.补偿作用 B.互相作用 C.联觉现象 D.适应现象
13、有一位语文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下列关于该案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教师教学生进行了意义识记
B.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所有文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C.该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记忆效果
D.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14、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的是()。 A.怯懦 B.冲动性 C.受暗示性 D.优柔寡断
15、小明想象力丰富,观察敏锐,思维灵活。这表现了他的()。 A.知识 B.技能 C.能力 D.思维
16、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美国的()。 A.桑代克 B.冯特 C.夸美纽斯 D.皮亚杰
17、“跳一跳,摘果子”体现了维果斯基的()。 A.掌握学习理论 B.先行组织者策略 C.最近发展区观点 D.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18、个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混淆 D.刺激类同
19、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20、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排在最前面和后面的单词比排在中间的单词记忆效果要好。这是()。
A.有意回忆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系列位置效应
二、多选题
1、德育的疏导性原则要求()。 A.讲明道理 B.因势利导 C.表扬激励 D.循循善诱 2、班会的特点有()。 A.集体性 B.个体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3、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分为()四部分 ①标题②前言③附文④主体 ⑤结语⑥署名 A.①② B.②③ 4、注意的品质特征有()。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稳定性
2
C.④⑤
D.③⑥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5、良好的记忆品质有()。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选择性
6、学校中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A.师生关系 B.集体气氛 C.遗传 D.教育
7、下列关于教育应当根据人的气质差异因势利导的表述,正确的有()。 A.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应当采取暗示性的教育,以防引起逆反 B.抑郁质的人比较敏感,教育者要引导其积极思想,防止其自卑 C.黏液质的人很固执,教育起不了什么作用,要顺其自然 D.多血质的人,灵活多变,易于教育,但要防止他重蹈覆辙 8、皮亚杰提出主体通过。形式来实现对客体的适应()。 A.图式 B.同化 C.变量 D.顺应
9、关于操作技能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表述正确的有()。 A.动作具有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B.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C.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D.动作衔接连贯、流畅、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10、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包括()。
A.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变成条件反应的过程 B.学习的结果是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
C.通过强化对行为加以控制,使行为发生改变的过程 D.适当地对学生使用强化和惩罚程序,利于学习效果
三、判断题
1、启发性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得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的矛盾而提出的。() 2、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目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3、现代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4、课外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5、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
6、为了做好教学工作,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注意状态,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考虑到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有节奏的轮换和交替。()
7、智力被认为是与学习能力有关的一个重要心理变量,但是这一概念是人为建构的,很难被精确地测量。()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9、场依存型的学生更多地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10、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
四、案例分析
1、心理学实验和相关研究证明,对理解的知识有复习的学生较无复习的学生记忆保持效果好。如果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则记忆保持的较少,遗忘的较多。即使只有一次复习,其记忆保持的效果也会提高。复习是防止知识遗忘,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是提高知识保持效果的重要条件。但复习并不等于机械重复,保持的效果也不取决于复习次数的多少或所花费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复习活动的合理组织。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
那么,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以促进知识的保持呢?
2、王老师是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新教师,担任初一(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他在上课的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