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第一章 词汇部分

主要内容: 1.单音词和复音词 (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 (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 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 (2)怎样推求本义 (3)词义引申的途径 (4)词义引申的类型 3.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词汇的异同 (2)古今词义的异同 4.同义词

(1)同义词的形成 (2)同义词的辨析 重点掌握:

1. 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

一 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 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

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 披靡、含糊 属于连绵词 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 属于叠音词 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 属于附音词 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 属于合成词 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种树的地方。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

恐惧:一个复音词,害怕的意思。 (5)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

寻常:两个单音词。寻:八尺为寻。常:倍寻为常,即十六尺。 (6)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

怵然:一个复音词,害怕的样子,等于说小心翼翼地。 (7)吾不忍其觳觫。 ..

觳觫:一个复音词(连绵词),恐惧的样子。 (8)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蓬蒿:两个单音词。蓬:蓬草。蒿:蒿草。 (9)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权衡:两个单音词。权:秤锤。衡:秤杆。

(10)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恢恢:一个复音词(或叠音词)。很宽绰的样子。 (11)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夫人:两个单音词。夫:指示代词,那,那个。夫人即那个人。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知道:两个单音词。懂得道理和规律。 (1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异同:一个复音词(偏义复词),这里只有“异”的词义。差异,不同。 (1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仰视的样子。

9.本义、引申义的及其关系是:(1)、本义应该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是这里所说的本义,只是取习惯的叫法,或称作一种操作概念,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义。而我们所说的引申义,是指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2)、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1)、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2)、引申义总是围绕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即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3)、词的本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引申义一般比较抽象。4)、引申义有直接引申或近引申;有间接引申或远引申.

10.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下列各词的本义是

(1).谋 咨询 (2).信 诚实 (3).省 细看 (4).眷回头看 (5).颠 头顶 (6).聖 通达事理 (7).肯 紧紧附着在骨上的骨间肉 (8).臘 年终祭 (9).叔 拾 (10).要 腰

(11).執 拒捕罪人 (12).埶 种植 (13).歸 女子出嫁 (14).術 邑中道 (15).衝 交叉路口 (16).何 扛在肩上 (17).作 起来 (18).亦 腋窝 (19).端 直立 端正地站着 (20).好 美

(21).暴 晒太阳 (22).朔 阴历每月初一

(23).郵 传递文书的驿站 (24).厲 磨刀石 (25).際 两墙相合之缝

11.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途径: (1)、延展引申:如:临,从本义 “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 (2)、比喻引申:如:斗,由古时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舀酒的勺子),引申出北斗星,只因两者形状相似。(3)条件引申:如:刊,本是砍,所以可以说“刊木”,而引申出“刊误”的“刊”(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4)、活用引申:如“衣”常作动词用,引申出“穿衣”的意思,它是因为经常活用而产生新义,并为人们所公认的。

12.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里的词

13.词义扩大指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或由个别扩大到一般,或由狭窄变为宽泛,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扩大。

14.词义缩小指词义有的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也随之收敛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缩小。

15.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 16.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辨析同义词(举例说明):

(1)、从词义内容上辨析:如:饥、饿 ,两词有词义轻重上不同,饥指腹空想吃东西。饿指长时间不吃东西濒临死亡。

(2)、从习惯用法上分析:如:蓄、养, “畜”习惯上用于养禽兽。 “养”习惯上指养人,它们也有通用的时候,即畜用于人,所畜的对象都是当时的地位低贱卑下的。

(3)、从语法上分析:如:之、往, 都有“向某处去”的意义,但往是向所要去的地方走,是不及物的,不带宾语。 “之”必须带宾语。

(4)、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看:如:笑、哂,都有笑的意义。笑是个通称,有很多种,苦笑,讥笑,开怀大笑等。但“哂”,表微微一笑,常常含有不以为然的意思,或者是带有轻蔑、嘲讽的感情色彩。

(5)、从方言的角度辨析同义词:如:舟 船,《方言》卷九:“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或谓之航。”

(6)、从造字时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同义词:如:颈、项。颈指前脖子,如“刎颈”,项指后脖子,如“望其项背”。。

17.“赐、予”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都有“给予”的意思,但两者在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是不同的。赐用于上给下,地位、辈分、年寿高的给地位、辈分、年寿低的。而“予”是给予的通称。

18.“耻、辱”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两个词都指羞愧之心或可耻之事,是名词,如果它们活用为动词时,两者在用法是不同的,耻一般表意动,辱一般表使动。如“不耻下问”、“不辱使命”。

19.“禽、兽” 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两词词义范围本不同,兽指四足的哺乳动物,禽本泛指各种飞禽走兽,即包括兽类。

20.“治、 理” 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两词本义有区别,治本指治水,理本指理玉,后来才在“治理”等意义上通用。

21. “皮、肤”在先秦时,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适用对象上区别很严;肤是指人的;皮是指禽兽的。

22. “杀 弑”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两者的差异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看。不论是对人或动植物只要致死都叫杀。弑,只限于臣弑君,子弑父母,弟杀兄长等以下杀上。

23. “恭、敬”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恭和敬在词义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恭”指外表有礼貌,“敬”指内心严肃不苟。

第二章 音韵部分

主要内容:

1.汉语音韵基础知识 (1)汉语的音韵结构及特点

(2)汉语音节的成分—声母、韵母和声调 (3)古代的记音方法及其反切 (4)等韵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