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区设计依据
本采区设计依据为下列资料:
1、四川省嘉阳煤矿天锡井31采区设计平面图(2007年4月17日批准设计)。 2、《31采区地质说明书》(附后)。 3、《煤矿安全规程》(2007年版)。
4、《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二、采区概况
㈠采区位置及邻近关系
按照+260水平开拓设计,三一采区位于天锡井+260水平井底车场以南。水平开拓正付巷沿煤层走向方向布置。采区走向141度,长度为4150米,倾向长度为2600米,面积为1080万平方米。采区沿倾斜之上为矿井边界;之下为已采的+215水平,其南为井田边界,其北为+260水平的32采区。
㈡地面及钻孔概况
该采区对应地表大部分为荒山、树林、农田及少量建筑物。地面芭石铁路横穿本采区,和尚沟、石窝沟、老竹林沟、凉水井(沟)、和尚湾(沟)分布其上。沟谷普遍切割T3xj23及以上地层,沟谷高程在+380米以上。地面有楠木沱水库、烂田冲等堰,其高程在+480米以上。该采区对应地表其高程为380~620米,煤底高程为236~317米,煤层埋深最小130米采区冒落带高度的塌陷裂隙根据理论公式推导不超过70米,故井下开采对地表无大的影响,反之地表水体对井下开采也不会构成威胁。该采区及附近勘探钻孔有CK21~5、CK21~4、CK19~5、CK19~4、CK20~2、CK21~4、CK22~3六个钻孔。其中仅CK20~2在采区外,以上钻孔均由四川省地质局207地质队于1965年2~8月详勘施工而成,据封孔资料表明,符合钻孔的封孔质量要求。从邻近的采区实际揭露来看,除平面位置相差3米、高程相差2米外,封孔良好,无滴水现象。原嘉阳钻探队在该采区施工了洞子口孔,从22采区集福桥孔揭露来看,没有水量剧烈增加,但由于该钻探队施工质量差,且资料遗失,在回采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㈢煤层、煤质、顶底板及瓦斯 1.煤层
K7煤层走向为140度左右,倾向50度左右,倾角1~3度。煤层走向在该采区北部变为170度左右,由于受到月儿田逆断层的影响,在采区南部变为110度左右。井田内煤系地层含煤七层(至下而上为K3、K6、K7、K8、K9、K10及冲顶炭),其中仅K7煤具有工业价值。K7煤为四煤三矸的复杂结构。该煤层位于晚二叠系第二旋回第四旋回(T3xj24)中上部,煤层底板上距T3xj31底最小为6.16米,最大为13.4米,一般为9.6米左右。距T3xj23地层顶板平均为11.2米。从3102对拉工作面实际揭露来看,K7煤层全层最大厚度为1.16米,最小为0.89米,一般在0.95~1.03米之间变化。各钻孔煤厚见附表一。
2.煤质
分1为亮煤或半亮煤,其余三层为暗煤,全层煤质牌号为1/3焦煤(1/3JM)。
31采区(修改)设计说明书
其灰分(Ag)为48%,固定碳(Vr)38%,含硫(Sg)0.1%,发热量(Q)3600Kca/Kg。其中分1+2煤以热量(Q)为5500~7500Kca/Kg。根据钻孔煤样化验指标见附表二。
3.煤层顶底板
煤层直接顶为灰~深灰色粘土岩,厚为6~13米。其中,距煤顶0.4~1.39米,岩内具有发育的小滑面构造,含大量的炭化植物化石碎片,近煤处成尤为增多,夹煤线1~2层,与煤层呈过渡接触关系。过渡带一般为0.04~0.39米厚的炭质页岩、炭质泥岩,属伪顶。个别地段为浅灰色粉砂岩,为冲刷顶板。煤层的底板有一层厚0.10~0.25米的伪底,为炭质页岩或炭质泥岩,遇水变软易膨胀。直接底为灰~深灰色砂质粘土岩、泥质粉砂岩,距煤层0.4~1.2米处有1~2层煤线,富含植物根部化石,与煤层多呈明显接触。老底为T3xj3 2砂岩或砂质粘土岩或泥质砂岩。
4.瓦斯及其它
2005年度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11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8.8m3/min。相对CO2涌出量为:4.03m3/t。 绝对CO2涌出量6.8m3/min,即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
嘉阳集团天锡井井田开采的K7煤层无自燃发火现象。经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鉴定煤尘无爆炸性。
㈣地质构造
本采区所处地段为宽缓向斜。从区域地质及钻孔资料表明预计,本采区不会出现大断层,但小断层出露较频繁,每根机道可能出露3~5条,对采区设计及巷道掘进无大的影响,但对工作面回采时的煤质有较大的影响。31采区出现了两条冲刷带,由于往南逐渐消失,对今后的开采布置无影响。
㈤水文概况及涌水预测 1.水文概况
本区为平缓单斜自流水构造中迳流地段。由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和砂岩组成,层状极微~微弱裂隙含水层(组)。主要含水层是T3xj13地层,埋藏较深。各层间一般无水力联系。根据岩性、裂隙类型及含水性等特征,划分如下含水带(组)。
2.风化裂隙含水透水带
分布于地表地层风化带内,其深度一般为22米,随地形特征变化而变化,一般山顶较厚,沟谷较薄。透水性较强,多见泉、井分布,流量一般为0.015~0.102M3/S。
3.构造裂隙含水组
区内自流井组分布零星,T3xj33+4层虽分布较广,但对矿床充水意义不大,不予评说。T3xj32隔水~含水层:上部为粘土岩、粉砂岩,不便夹薄层细砂岩,厚度6.5~21.0米,一般厚为12米,无泉出露,钻孔岩芯多闭合无裂隙,为一隔水层,中下部以巨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主,间夹薄层砂质粘土岩或粉砂岩,有2~3个含水段,一般总厚度为33米,泉水出露标高一般在335~428米之间。
2
31采区(修改)设计说明书
4.T3xj31隔水~含水层
上部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砂岩、粉砂岩组成。厚度17.6~40.74米,该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局部沿溪沟地段出现自流水,水力坡度1~2%,水质类型由浅入深由SO4HCO3--Ca型过渡为HCO3+Na型、HCO3--K+Na型,矿化度随之增加,变化于0.160~0.9049g/l之间。
K7煤层顶板隔水层为粘土岩、粉质粘土岩,厚6~13米,由于无规律的滑面发育,老顶来压时常导穿T3xj31老顶含水层,造成工作面滴水、淋水。
K7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一般介于5~15米,对回采不会造成影响。
本采区可排除地表水、冲积层水、大型断层水、底板水的影响,但由于是倾斜长壁式采煤,须采取措施防止顶板水,尤其是仰采工作面。又因为煤层产状极其平缓,在俯采工作面也会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从24采区现有生产证实,一般一个对拉工作面的涌水量在11.5~15.9米3/日。以此类推,31采区总涌水量在310.5~429.3米3/日。采区下山部分总涌水量达217~300米3/日
另外,在回采时尚需注意,嘉阳煤矿施工的洞子田钻孔,由于封孔质量差,开采时应采取井下探水或留设煤柱等措施,以防钻孔水涌出。
㈥、储量
1.储量计算边界:
上山部分以井田边界为界,下山部分以+215水平采空区留20米为界,北以31011、31021风巷为界,南以井田边界为界。
2.块段划分:
以井田自然边界、采区边界、采止线划分为8个块段。 3.全层煤厚以采高0.92米计算。
4.储量级别以原勘探及现有工程控制而定。
5.由于煤层倾角小,斜面积与平面积之间未换算,面积用AUTOCAD2004直接测量。
6.储量见附表三。 三、注意事顶及建议
1.防止原嘉阳煤矿钻探队施工钻孔的影响,过洞子口孔时必须采取探水或留煤柱等防水措施。
2.采区的煤柱要严格按设计宽度留设,不得任意扩大或缩小,以确保安全和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3.遇顶板滑面构造发育、过断层时,应加强顶板支护,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4.采至原凉水井斜井附近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回采。
5.实际生产中揭露的资料与本资料不符时,以修改后的实际资料为准。 四、附图《天锡井3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
附表一部分钻孔煤厚统计表
3
31采区(修改)设计说明书
钻 孔 编 号 Ck21-5 Ck21-4 Ck19-5 Ck20-2 Ck20-4 平 均 分 层 厚 度 (米) 分1 0.36 0.28 0.28 0.44 0.38 0.35 矸1 0.09 0.07 0.07 0.05 0.09 0.07 分2 0.15 0.25 0.15 0.11 0.10 0.15 矸2 0.09 0.07 0.12 0.07 0.08 0.09 分3 0.09 0.08 0.10 0.11 0.08 0.06 矸3 0.08 0.07 0.07 0.06 0.08 0.07 分4 0.15 0.14 0.15 0.10 0.17 0.14 全层 厚度 1.01 0.96 0.94 0.94 0.98 0.96 附表二 部分钻孔煤厚化验指标表 钻 孔 煤层编 号 层位 分 析 项 目 (%) Ag Vr 33.89 35.56 30.00 30.56 29.03 18.10 16.69 30.38 31.14 28.50 32.08 30.31 29.28 37.86 17.84 32.16 36.94 厚度 (m) 0.92 0.92 0.92 55.78 51.06 31.21 30.18 48.93 35.01 容重 (t/m3) 1.75 1.75 1.75 55.93 57.39 43.00 31.62 27.82 50.39 53.88 46.68 Cr 48.612 0.47 0.47 0.44 0.34 1.08 0.50 0.54 0.38 0.32 0.42 0.41 0.38 0.70 0.53 0.85 生产能力 (t/m3) 1.61 1.61 1.61 面积 (m2) Sg 发热量粘结性 (Kca/Kg) 不熔化粘结 不熔化粘结 弱粘结 弱粘结 不熔化粘结 Ck20-2 分1+2 26.46 Ck20-2 分3+4 42.97 Ck20-4 分1+2 20.10 Ck20-4 分1 Ck20-4 分2 Ck20-4 分3 Ck20-4 分4 17.35 39.4 52.28 55.48 5749 Ck19-4 分1+2 26.84 Ck19-4 分2 Ck19-4 分3 23.21 34.67 7800 不熔化粘结 6562 不熔化粘结 不熔化粘结 不熔化粘结 不熔化粘结 不熔化粘结 弱粘结 弱粘结 Ck21-4 分1+2 32.11 Ck21-5 分1 Ck21-5 分2 Ck21-5 分3 Ck21-5 分4 19.96 27.81 49.82 51.98 Ck19-5 分1+2 27.87 Ck19-5 分3+4 44.48 块段号 及类别 1-122b 2-122b 3-122b 倾角 (°) 3 4 2 5868 不熔化粘结 弱粘结 附表三 31采区储量统计表 储量 (万t) 268.1665175 09 171.1065775 59 840725 135. 4
31采区(修改)设计说明书
块段号 及类别 倾角 (°) 厚度 (m) 容重 (t/m3) 生产能力 (t/m3) 面积 (m2) 储量 (万t) 36 820400 1651000 408650 1278175 1833075 9562975 132.08 265.81 65.79 205.79 295.13 1539.64 4-122b 5-122b 6-122b 7-122b 8-122b 合计 2 3 2 2 6 0.92 0.92 0.92 0.92 0.92 1.75 1.75 1.75 1.75 1.75 1.61 1.61 1.61 1.61 1.61 说明:可采储量为1539.64×0.85=1308.7万吨 三、采区开采方法和巷道布置 1、采区开采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特点,31采区采用前进式倾斜长壁式采煤方法开采,即采区前进,工作面后退。
采煤工作面均按对拉工作面布置,对拉工作面长280米,采用机械落煤。 2、采区巷道布置
+260水平31采区的南正巷和南副巷按K7煤层走向沿煤层底板布置。距煤层垂距6-12米。
(1)+260南正巷
+260南正巷全长3873米,坡度为5‰,现已施工约3000米。然后按140°52′30″方向施工至井田边界。
(2)+260南副巷
+260南副巷全长3923米,坡度为5‰,现已施工约2800米。然后按140°52′30″方向施工至井田边界。
(3)采区机、风巷
3101至31011机道上山不规则的一块原为351水平采区,现作为31采区后期进行开采。
31采区工作面的机道、风巷按K7煤层倾斜方向布置,上山机道为俯斜开采,下山机道为仰斜开采。3101-3111机道,上山机道正巷起长度为890米,3113机道始,上山机道正巷起长度为1600-1750米之间,部分沿煤层走向布置的机、风巷长度在1460-1760米之间。下山机道以+215水平采空区为界,至副巷起长度在850-930米之间。机、风巷均以煤层顶板为巷道顶板布置。
31采区与+215水平采空区之间的隔离煤柱为30米,即采区边界至开切眼留20 米煤柱。
3、采区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和生产工作面个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