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核算

案 例

华星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彩电,该公司设有四个生产部门:零配件生产分厂、

装配分厂、供电车间和维修车间,供电车间和维修车间这两个劳务部门向全公司(包括两个分厂)提供电力和维修服务。每个部门都设有一个部门负责人,并通过内部结算价格实行单独核算,成为成本中心。公司根据四个部门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给予奖金奖励。

年末在公司的讨论会上,主管会计提出一项成本核算改革意见,即四个部门的成本都应加上接受公司内部其他劳务部门提供的劳务费用,包括两个劳务部门之间相互提供劳务发生的费用。该主管会计认为两个劳务部门的费用应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或定额成本进行分配,包括交互分配和对外分配,实际费用和计划或定额成本之间的差额由管理费用负担;另外,四个部门发生的材料和人工等费用也用计划或定额成本归集和分配。理由是这样处理,不仅方便核算,能及时提供信息,同时比较合理科学,也有利于分清各个受益对象的经济责任,便于分析考核。假如你是华星公司的财务顾问,你认为该主管会计的意见如何?

任务四 材料成本核算

一、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思路

1.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和主要材料,通常分产品领用,专门设有“原材料”或“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项目。

2.对于由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项目。

原料和主要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是按产品的重量比例、体积比例分配。如果难于确定适当的分配方法,或者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不易取得,而原料或主要材料的消耗定额比较准确,可以按照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3.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材料,也同样直接或分配后计入某种产品的“原材料”成本项目。分配方法有:

(1)对于耗用在原料及主要材料上的辅助材料,应按原料及主要材料耗用量的比例分配。

(2)对于与产品产量直接有联系的辅助材料,可按产品产量比例分配。

(3)在辅助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可按照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辅助材料费用。

4.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借方的相应成本项目。

5.用于基本生产车间管理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账户的借方。

6.用于厂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

7.用于产品销售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营业费用”账户的借方。 (二)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1、计算步骤:

①计算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

②计算单位材料定额耗用量,即计算材料耗用量分配率。 ③计算某种产品应分摊的材料数量。 ④求出某种产品应分摊的材料费用。 2、计算公式: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耗用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消耗总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定额消耗的材料总量×材料耗用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例:假定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分别为200件、300件,共同耗用某原材料3 740千克,该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为每千克8元,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A、B产品分别为每件8千克和6千克。分配计算如下:

A原材料定额耗用量=200×8=1600(千克) B原材料定额耗用量=300×6=1800(千克) 原材料耗用量分配率=3740÷3 400=1.1

A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1600×1.1=1760(千克) B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1800×1.1=1980(千克) A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760×8=14080(元) B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980×8=15840(元) (三)材料定额费用比例法: 计算公式:

某种产品某种材料定额费用

=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该种材料费用定额

= 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该种材料消耗定额×该种材料计划单价 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材料实际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该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材料费用分配率

例: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种材料,其实际成本为10000元。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8元,B产品4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600件,B产品800件。要求: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解:甲产品某种材料定额费用= 600×8=4800元 乙产品某种材料定额费用= 800×4=3200元 甲材料费用分配率=10000÷(4800+3200)=1.25 两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为 A产品:4800×1.25=6000(元) B产品:3200×1.25=4000(元) 二、燃料费用的分配核算

1.在燃料费用比重较大并与动力费用一起专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应增设“燃料”一级账户,并将燃料费用单独进行分配。

2.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借方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3.车间管理消耗的燃料费用、辅助生产消耗的燃料费用、厂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消耗的

燃料费用、进行产品销售消耗的燃料费用等,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的费用(或成本)项目。 4.已领用的燃料费用总额,应记入“燃料”账户的贷方。 借: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贷:燃料

三、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 :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

低值易耗品在领用以后,其价值应该摊销计入成本、费用。用于生产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应计入制造费用;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则应计入管理费用。

任务五 外购动力费用核算

一、分配的原则

在不同受益单位或对象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单价直接计算计入受益单位的成本、费用;

在没有仪表记录时,则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 二、分配的标准

生产工时、机器功率时数、定额耗用量的比例

动力费较大时,在“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中反映。如未设则将动力费用记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三、外购动力费用支出的核算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每月支付动力费用的日期基本固定,而且每月付款日到月末的应付动力费用相差不多,将每月支付的动力费用作为应付动力费用,在付款时直接借记各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2.一般情况下要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即在付款时先作为暂付款处理,借记“应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月末按照外购动力的用途分配费用时再借记各成本、费用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冲销原来记入“应付账款”账户借方的暂付款。“应付账款”账户借方所记本月所付动力费用与贷方所记本月应付动力费用,往往不相等。如果是借方余额,为本月支付款大于应付款的多付动力费用,可以抵冲下月应付费用;如果是贷方余额,为本月应付款大于支付款的应付未付动力费用,可以在下月支付。 四、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该单独地计入产品成本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在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所示耗用动力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单价计算;在没有仪表的情况下,可按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工时比例、定额耗电量比例分配。

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通过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进行。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动力费用,应单独地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和所属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和借方;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动力费用,用于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但未专设成本项目的动力费用、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动力费用,则应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外购动力费用总额应根据有关转账凭证或付款凭证记入“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如果生产工艺用的燃料和动力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和动力费用,可以分别记入“原材料”成本项目和“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作为原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进行核算。

[例]光华公司××年8月份耗用外购电力共62 500度,每度0.6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耗电40 000度,锅炉车间耗电13 000度,机修车间耗电6 5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1 000度,公司管理部门用电2 000度。该公司对产品生产用电按机器功率时数在两种产品间进行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机器功率时数分别为6 000小时和4 000小时。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如下表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4 400 ——乙产品 9 60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7 800 ——机修车间 3 9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600 管理费用 1 200

贷:应付账款 37 50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