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园一卡通市场 大中专院校是众多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属于典型的“社区”概念。学 生在校期间发生的就餐、购物、洗澡、用水、用电、上机、图书借阅、看病、楼 宇出入、报到、离校等活动涉及了付费、身份认证和水电消耗管理等各个方面, 使用智能一卡通系统,通过一套系统、每人一张卡即可对上述活动实现统一管理, 极大地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费用,同时也为在校师生提供 了很大便利。此外,学校能够较早地接触和认可新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予以应 用。因而,智能一卡通在校园领域应用最早、发展最快,功能也最齐全。 1)校园一卡通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国内 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医院以及后勤管理等部门,开始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管 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如图书借阅卡、医疗卡、就餐卡等,限于当时技术水平,其 多采用光电卡或磁卡,卡片设计简单、信息容量较小且功能单一。随着信息化技 术的发展、校园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信息传媒介质也从光电卡、磁卡逐步升 级到M1 卡、CPU 卡和手机卡等,使得校园一卡通的实现成为可能。同时,随着无线射频技术(RFID)的应用日趋成熟,制作成本的不断降低,也为建设“校园一卡通”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内外因素的共同推动下,经过数年发展, 很多高校已经完成了用校园卡替代原来的各种证卡,功能逐步增强,且在很多领 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前端。 近年来,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校园一卡通系统在国家实施的 “校校通”、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等工程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各种解决方案和系统平台层出不穷。随着物联网、手机一卡通的兴起, 校园一卡通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级,其市场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① 校园一卡通的建设范围越来越广、正在向更多学校普及目前校园一卡通在一类重点大学已经比较普及,而二类、三类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正处于建设的高峰期,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中学、中职学校等也逐步开始建设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的建设范围越来越广。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11 年4 月,我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院校共有2412 所(不含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高校),其中普通本科院校820 所、专科院校(含普通高职院校)1281 所、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311 所,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合计在校生28,265,025 人。从广度看,校园一卡通的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② 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功能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随着校园信息化应用层次的不断深入和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其应用功能也逐步丰富和强大。以新开普的校园一卡通整体解决方案为例,除可实现银校圈存 转账、班车收费、机房上机收费、医院收费、考务费用缴纳、多钱包账务处理、 购物消费、补助发放及领取、上网费缴纳、自助购水、自助购电、自助复印收费、 自助洗衣收费等消费管理功能外,还具有对校园各层级、单位的水电资源进行管 理和控制的功能,如:浴室水控、开水管理、一体化计流量水控、宿舍冷水控制、 宿舍热水控制、联网水表控制系统、联网电表控制系统、集中用电控制、能源实 时监控等,以及对楼宇门禁、员工考勤、课程考勤、实验室及多媒体设备管理、 住宿登记管理、指纹考勤、智能卡门锁、图书借阅、智能卡寄存柜、车辆出入管 理、大门人员出入管理、考试监管、注册报到、离校手续、会议签到、无障碍通 道、驾培管理、自助查询等各方面进行身份识别和管理的功能。从应用深度看, 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将越来越齐全,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原有一卡通系统的 升级改造,也将进一步拓展其市场容量。 ③ 校园信息化、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的加速助推一卡通行业发展 教育部在2008 年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研讨会中,强调应以“数字化校园” 建设为目标,在教育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信息化管理体制、信息技术支持与服 务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提出了构建“数字化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生活”等“五个数字化”的理念;同时明确通过校园一卡通等系统提升校园管理协调机制。 国务院、教育部在2010 年7 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 年)》中提出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