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6: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本)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加深对两个历史事件的理解,理解两者的航海动机和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教学和自主探究、综合探究分析材料或完成相关表格,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进行多方面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了解郑和下西洋史实2、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动机和影响 (二)、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新闻导入(今年2月17日印尼启动了“郑和下西洋之旅”)2min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今天本课的内容,导入郑和下西洋这个事件)

师:在半个月前,印尼旅游部宣布将在中国春节期间,在巴淡启动“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之旅”,将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设计成旅游路线,旅游部长阿里夫说要让游客体验海上旅游的新奇,当一回友好使者“郑和”,这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极大的关注,纷纷相继报道。有谁知道中国的航海日是几月几日吗?其实早在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国务院就批准将每年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这个是他的标志图形,上面有四个帆,下边是水纹。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把郑和下西洋不仅仅当做历史,更是一种友好交往的文化,我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它,可见他对于中国而言,对于世界而言是有很独特的意义的。

师:所以今天我们在比较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之前,就先来了解一下这次与哥伦布航海相提并论的中国式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

(二)、【环节二】讲述“郑和下西洋”,介绍“郑和”生平,以及“西洋”的范围。10min

(通过解析“郑和下西洋”,学生了解此次航行的领导人物,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通过此环节结合地图,学生了解当时在中国人眼中西洋的范围,对郑和七下西洋的背景有所了解)

师:首先大家看一下课本。比较直接的书上提到的当时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是什么? 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繁荣,国力强盛。

师:恩,它的时间是1405年到1433年,期间总共短短续续地进行了七次出海,他的领导人是郑和,途经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有人了解郑和这个人的吗?

师: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郑和这个人。郑和是回族人,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外国人,因为他的眼睛的颜色是和我们不一样的。洪武十五年(1382年)的时候,明军平定云南,将在云南的郑和作为俘虏带进了军营,那个时候郑和还不叫郑和,叫马三保,被俘之后

被送给了当时的燕王朱棣,在朱棣即位后,因为郑和也算从小和朱棣一起长大,所以和朱棣的关系也挺好,也在随兵出征中立过功,所以朱棣成为永乐大帝后,就赐名他为郑和,这个郑是在当时比较尊贵的一个姓。郑和因为小时候受他的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信仰伊斯兰教,随后自己又皈依了佛教,所以拥有两种信仰。郑和从小就能从他的父亲那里听到一些西洋的情况,所以他本身对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就充满了向往,向往外面的世界,也可能因为他与众不同的身份,所以朱棣派了他来领导已经筹备了一年的航海计划。 师:那么他下的是什么西洋呢?西洋具体指什么? 生:………

师:对,大家可以看下这张图,我们现在的印度洋在当时就叫做西洋,它大概地方就是在南海西边,因为郑和出使的国家都在西洋的范围。这个“下”也很有意思,为什么叫下西洋,而不是上西洋呢?

生:认为天朝的地位高于西洋各国。 师:所以称郑和的七次出使为“下西洋”。

师:1405年7月11日他载着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等货物出海了,开着各种类型的船,组成船队,配备有航海图、指南针,带了使节、航海技术人员、军事人员、翻译还有医生,他们把能考虑到突发情况都考虑到了,为了这次出航,明朝整整筹备了一年时间。在七次出海的过程中,郑和带领着船队先后到达过东南亚、印度、非洲东海岸、红海等地方,他与当地人交往,用带来的中国的特产与当地的特产交换。例如他们在非洲东岸,他们将带来的丝织品、瓷器等换取了非洲当地的乳香、象牙等特产,还把当地的长颈鹿、狮子、骆驼和鸵鸟用船运回了中国。也感受到了当地和中国完全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比如在古里这个地方,买卖双方定价格是用击掌的形式,一旦击掌就不能反悔了。 反正郑和下西洋就像我们现在领导人出国访问一样,是一次友好的出行,带出去的大多是基本生活用品,像茶叶、布、丝绸,带回来的则大多是像象牙这样的奢侈品。礼尚往来,这之后各国也都派使节来中国,想要建立双方友好交往的关系,但是在天朝人的眼里,就是他们其他国家都是不远万里来天朝进贡的,这还带着一种天朝上国的情愫在里面。

师:但是它总共出海的七次,最后因为某个原因被废止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劳民伤財

师:对,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要动用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那么这些资源、财富都是从哪里来的呢?都是从国库里拿出来的,那么国库里的钱是从哪来的呢?都是从普通百姓那里收缴强征来的,但是送给其他国家却没有得到什么经济效益,这与当时天朝统治者的心态很有关系,他们抱着就是你送我一只蛋,我就要送你一只鸡,你送我一只鸡,我就要送你一头牛的心态。这种几次三番的出海计划,最后付出代加的都是白姓,所以逐渐地引发了国内的不满,朱棣死后,下一个继位的皇帝就不同意出海了,但是在郑和的请求下,才同意让他第七次下西洋,然而这次他是有去无回了,据说郑和在航海途中最后是死在了印度附近的一个地方。

师:这就是郑和下西洋的大概的情况,想必大家现在都有所了解了,那么同是15世纪,同时代的西方也发生了一次伟大的航海事迹是什么? 生:哥伦布航海

师:我们本课的内容就是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好,那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他们的装备。

(三)、【综合探究一】通过几段材料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规模,并用表格总结,提问学生“两者比较能发现什么?”从而得出在航海规模上,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大于哥伦布航海。5min

(通过此环节,学生通过材料和已学习过的知识得出相关的数据,通过数据比较得出结论,锻炼学生通过数据总结规律的能力,通过反差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规模)

师:大家看一下这张表格,表格里陈列的是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各方面装备的比较,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现象? 生: 首航时间 船只数量 航船大小 郑和下西洋 1405 200多艘 哥伦布航海 1492年 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次17艘 海船长151.8米,宽61.6米,海船长24.5米,宽6米,旗宝船载重量约1500吨 舰“圣玛利亚”号载重120吨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牲畜、农具、种子、粮食、玻铁器等 璃珠、小镜子、花帽子、铜铃、针线、小刀、眼镜等百货 携带物品 随行人数 约27800余人 最多一次1000余人

(哪个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较多?) 生:郑和 师:对,我们分别来看一下,首航时间,郑和更早,船只数量郑和更多,航船大小郑和更大,

随行人员郑和更多。所以这样看来,我们能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是远大于哥伦布航海的,是不是。

呈现几幅宝船、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舰的图片,简要介绍,略

师:宝船(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乘坐的指挥船,是明时期中国造船工匠结合之前历代的造船成果。它在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今日大型舰队中的旗舰,是整个船队的主体船舶,它的舵要两三百人才举得动)

马船(马船又名马快船,是明初的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船,这种船舶编列在船队之中,它主要任务是运载船员所携带的马匹以及下西洋时输出或输入的大量物品。) 粮船(运载主食,像大豆、面粉、小米和大米等,它们够船队在海上生活几个月而不必补充。但是,一旦粮船沉没,整个舰队就处在极其危险的困境之中。)、

水船(顾名思义负责运载海上航行需要的淡水,这些船也同样要负担如作战、拖曳的兼职功能。)

座船(坐船是郑和船队中的大型护航主力战舰,是分遣护航航队中的指挥船。坐船载的是军兵,当然也具有作战能力。) 战船(他的功能是为船队护航)

师:所以它整个船队的分工是很明确的,而且郑和船队的队伍编形也很有讲究,英国学者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