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谋略分析

门大开,让一些老弱病残人在那里打扫卫生,自己却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见到这个场面,认为诸葛亮是用计故意引诱他进城,而城内肯定有大量兵马,于是退兵而去。

空城之计,一是诸葛亮有临危不乱的胆气。二是诸葛亮了解司马懿生性多疑的性格,面对空城的局势,司马懿不敢贸然行动。三是诸葛亮平生谨慎,这一次反其道而行之,给对手一个虚假的休息,蒙骗了敌手。四是在非常时期有非常之举。五是别无选择,只能赌一把了。 对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不管朋友还是敌手,都是啧啧称赞,以致于千古流传。后人赞扬这件事情:?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现在的很多剧种都在上演《空城计》,歌颂诸葛亮的胆识。特别是京剧里的那句唱词?我站在城楼观山景?,家喻户晓,传遍了大江南北。

29、取陈仓之计。第98回:诸葛亮在成都打听到魏国陈仓的守将郝昭病危,而曹魏一方还未来得及换将,就秘密带上关兴、张苞的军队,并且自己隐藏在军中,日夜急行军,迅速拿下陈仓。

智取陈仓,一是兵贵神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占领陈仓,如果慢了半拍就可能丧失机会。二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声张不宣战,搞个突然袭击。三是我们也看到了诸葛亮的可贵之处,就是他为了完成统一大业的使命,竟然丢掉军队统帅的高贵身份,混杂在普通士兵中间。

30、第三次伐魏与司马懿斗智。第99回:诸葛亮第三次攻伐魏国遇到司马懿。司马懿不是当面与蜀军交战,而是派人去偷袭蜀军的后面,谁知诸葛亮早有防备,把偷袭者打了个落花流水。蜀军得了武都和阴平之后,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必定在这两个城中安抚民心,而不在军营中,就派兵前后夹攻蜀军营寨。谁知诸葛亮早料到司马懿会有这

一招,他打破惯例,不去城中安抚民心,而是埋伏兵马,伏击进攻的魏军。

司马懿对于诸葛亮,总处于被动应付中。他能猜中诸葛亮的心事而想出应对之策。然而诸葛亮更能料中司马懿因猜中自己的活动而做出的对策,于是做出反应对之策。诸葛亮总是由被动变主动,每次都处于主动进攻或者主动防守的状态。而司马懿总处于被动地位,处于挨打状态,也就总是失败者。

31、退兵增灶迷惑司马懿之计。第100回:诸葛亮从祁山退兵之时,为防止司马懿跟踪追击,用退兵增灶之法迷惑司马懿,使他怀疑有伏兵,因此不敢追赶。

打仗中的撤兵有时候不是什么好事,很容易影响军心。为了防止敌方跟踪追击或者乘胜追击,往往设臵伏兵来阻挡追赶者,或者有意安排伏兵来歼灭追赶的敌军。战国时期的孙膑用添兵减灶之法擒获追赶他的庞涓,而诸葛亮用退兵增灶之法迷惑司马懿,让对方不知道自己是真退兵还是假退兵,因而不敢追赶。这是对古人兵法的巧妙运用。诸葛亮在撤兵上下了很多心思,差不多都做到了完美撤兵,或者说凡是曹魏的追兵都免不了受到阻击,遭到惨败。后来魏国的大将张郃就吃了诸葛亮撤兵时的伏兵之亏,丢失了性命。

32、装神欺蒙司马懿之计。第101回:诸葛亮为了迷惑司马懿,在陇上交战时让姜维、魏延、马岱三人也装扮成自己的模样,一时间真假4个诸葛亮轮番出现,弄得司马懿以为是天神在帮助蜀国打仗,于是吓病了好几天。

装神弄鬼用以弥补自己兵力的不足,用以欺蒙敌军,用以战胜对手,这也是诸葛亮用兵打仗的一条妙计。很多人都有迷信观念,认为鬼神的情况不可揣测,鬼神的力量不能抵挡,鬼神给人一种恐怖感。

其实世上哪有鬼神,都是有些人故意装神弄鬼,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司马懿也是凡夫俗子,他也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有神,也非常惧怕鬼神,其根源在于他不能识破诸葛亮的计谋。诸葛亮对鬼神的利用做到了恰到好处即达到迷惑对方的程度就停止,而不是让?神兵?动真格的。如果让?神兵?主动出击,那就露了马脚。

33、破司马懿之计中计。第102回:司马懿派郑文向诸葛亮诈降,诸葛亮佯装不知,收留了郑文。司马懿又派假秦朗以前将军之名缉拿?叛军?郑文,郑文出战很快杀了假秦朗。郑文回到蜀营,诸葛亮指出他是诈降,因为他杀的不是真秦朗,于是将郑文囚禁。郑文怕死,便按照诸葛亮的吩咐给司马懿写信,说诸葛亮相信他是真降,请司马懿晚上来蜀营劫寨。司马懿信以为真,来劫寨时被蜀军打败。 同是用计,司马懿比诸葛亮就是稍逊一筹,他谋事不够严密,总有漏洞被诸葛亮看破,总有破绽让诸葛亮有空可钻。诸葛亮见多识广,加之老谋深算,能够很快发觉事情的真相。还有,司马懿用人不当,误用了虑事不周并且怕苦怕死的郑文。

34、让魏军用木牛流马为蜀军送粮之计。第102回:诸葛亮造好木牛流马,放出消息让司马懿知道。司马懿便派人偷走几匹木牛流马,回去后仿造样本也造木牛流马来搬运粮草。魏军运粮途中,蜀军巧妙使用木牛流马舌头中的机关,最后将粮草运到了蜀国大营。 诸葛亮一个小小的计谋,就把魏军的大批粮草弄到了自己军营中,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对于魏军来说,是好吃难消化,是怎样吃进去的还怎样吐出来,有时候甚至是得不偿失,是加倍偿还。

35、死后恐吓司马懿之计。第104回:诸葛亮生前就料到自己死后蜀军退兵时,司马懿的魏军会趁机追杀,于是教蜀军用木制的本人像恐吓司马懿,使魏军不敢追赶。后来果然如此,?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司马懿也感叹?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蜀国大将邓芝说诸葛亮:?丞相计无不中,谋无不成。?诸葛亮基本上是每事都能料中,无论敌方己方,无论好事坏事,无论对手如何变幻,总是在诸葛亮计算之中,所以每次都能成功。古代小说中的军师大多是这种形象,所以鲁迅称《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司马懿对诸葛亮一直处于恐惧状态(同时也崇拜有加),这两个老对手打了多年的仗,诸葛亮是计谋无穷,胜算无穷,司马懿可以说是从未赢过。诸葛亮死了,司马懿也预测到了,但是司马懿仍然不放心,还在怀疑诸葛亮用假死来欺骗他,来迷惑他上钩。这都是他多年来被诸葛亮打怕了的结果,所谓?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缘故。

36、死后斩魏延之计。第105回:诸葛亮死后,魏延不满意杨仪做主帅带领蜀军,就跟杨仪闹别扭闹分裂,而马岱假装愿意帮助魏延。在魏延正要谋反之事,姜维、杨仪按照诸葛亮生前的锦囊妙计让马岱杀了魏延。

喜欢《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句话:?魏延反,马岱斩。?对于魏延,诸葛亮早有防备:?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魏延怎么也想不到,诸葛亮死后还能用计对付他。

三、军事外交之智

37、隆中对之智。第38回: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与刘备促膝长谈,讨论天下形势。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隆中对》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回答了当时重大的现实问题,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的特征。《隆中对》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这个蓝图,

是建立在对现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刘备后来就是基本上按照这个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 《隆中对》是诸葛亮送给刘备的一个很好的见面礼。人们都有先入为主的心理,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第一次成功会面、第一个好印象就为后来的完美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8、劝刘备取荆州之智。第40回:?玄德问孔明求拒曹兵之计。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孔明曰:‘且再作商议。’? 创业抑或建立霸业,首先得有一块自己的根据地,得有用武之地,而不能做?无米之炊?。诸葛亮对当时的形势看得很清楚,认为只有暂时取得了荆州才能有立足之地,才能与曹操相抗衡。虽然刘备?不忍作负义之事?,但是高瞻远瞩的诸葛亮还是保留了自己的主张?且再作商议?。

39、欲去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之智。第42回: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想一举剿灭刘备和东吴的孙权势力。诸葛亮想去东吴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但是没有由头,也没有人来请。后来鲁肃来了,他就抓住时机去了东吴。

当东吴的鲁肃来访亦即机会来临时,诸葛亮便抓住时机:先请刘备回避,自己单独同鲁肃会谈;接着说刘备想投靠苍梧太守,而当鲁肃说苍梧处势单力薄时,诸葛亮则说苍梧处出只是暂时寄住,日后还有别的打算;当鲁肃述说东吴的优势并且想与刘备共同抗曹时,诸葛亮又故意推脱,说刘备与东吴从无交往不便打搅;当鲁肃说自己就是专门来请他去东吴商谈联合抗曹之事时,诸葛亮又加推辞,说刘备这里离不开他;最后鲁肃再次态度坚决地请他,诸葛亮才答应一行。诸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