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游戏精神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倡导游戏精神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幼儿具有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举办各种活动,以吸引幼儿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倡导游戏精神,是指以游戏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指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幼儿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相应游戏。游戏化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游戏往往会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思考,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游戏,同时不要忘记教授学生知识。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制定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这样,才能让学生

都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音乐和游戏的特点,编排一个音乐游戏,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站成圆圈,圈内一名或多名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一起唱英语歌曲,圈上的幼儿拍手。音乐停止,圈内幼 儿与圈上幼儿交换位置,继续游戏。 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传授单一方面的知识,而要德智体美全面培养,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全方面的能力,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抽牌凑数游戏,即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个小圆点,并写上相应数字。幼儿自由结合,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游戏结束时红花多的为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为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逆的关系做准备,而且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实施真正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三、如何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游戏中 1.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教学课堂,愉快的游戏氛围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幼儿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兴趣,消除学生和教师相处时的紧张感,加强师生互动。例如,在组织游戏“两步一级上楼梯”时,开始时,教师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零食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级楼梯放零食,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如果有的孩子哭闹,教师应鼓励孩子,并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教师在开始游戏时,应先给孩子做示范,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引导学生努力尝试,突破极限。在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和言语夸奖,游戏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教学游戏是否能够高效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化游戏场景

幼儿喜欢新鲜事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游戏场景,才可以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英文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教师当售货员,幼儿当顾客。顾客来到商店,看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