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高考作文用例策略

高考作文的出彩可能在立意深刻、材料运用、语言优美、结构新颖等四个方面,而在这四个方面中,立意深刻与写作者的学识和思维水平直接相关,再加上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太容易。对于言语和结构来说,容易出彩,但毕竟是形式,它受制了内容,过分追求语言和结构的创新会产生华而不实的负面影响,所以,最应该、最容易出彩的是材料运用。材料用好,会直接帮助立意的深刻;材料表达得好,也能体现语言的优美。再则,对于材料的运用,经过平时严格、科学的训练,学生做到训练有素的话,在高考作文中容易“有备而战”,牵一发而益全文。

下面结合高考作文复习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作文用例方法。 一、单例说透

单例说透,就是只用一则材料,围绕主题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翻来复去地议论,把材料所包含的信息说透彻,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比如有一位同学在以“过程与获得”为话题的作文时,采用了“单例说透”法:

被众多媒体所广为宣传的徐立新的人生经历就很能说明过程与获得的关系。从“黑帮老大”到“五星级义工”。徐立新经历了两个过程。入黑帮,当老大,他“获得”前呼后拥的生活,可伴随而来的是内心的恐慌、灵魂的谴责。可当他来到深圳开始新的生活,积极参与义工活动时,他发现良心得到安定,美好的生活又向他招手了——他获得不曾有过的宁静与光荣。假如没有心灵的反思、灵魂的责问的过程,他也许就沉溺在那个“黑帮老大”的位置上,他本人不能获得新生,社会也会少一个好人。

所以,过程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获得的好坏,而过程的对与错又需要心灵的发现。

这篇作文在论证“过程与获得”的辩证关系时,没有像一般同学那样,证明“过程”决定“获得”时举一例,“获得”影响“过程”时又举一例,而是只举一例,然后紧扣这例子进行细致的辨析:把徐立新的人生经历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入黑帮”,“获得”的是“恐慌”、“谴责”,第二个过程是“做义工”,获得的是“宁静与光荣”。然后以“假如”领起,通过假设没有“过程”的后果,强调“过程”的重要性,紧接着在顺势得出“过程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获得的好坏”的结论时,又用“而过程的对与错又需要心灵的发现”回扣前文。尽管只用一例,但作者分析时“一分为二”,又用假设推理,从而析理就比较透彻。 又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感时花溅泪》中有这么一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前期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痛,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说上例是“一分为二”的话,此例是“合二为一”,作者分析李清照笔下的“幸福之舟”与“痛苦之舟”背后的原因是一样的——“感情变了”,从而论证了“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与上例假设推理不同的是,此例采用了设问析理的方法:“难道是舟变了吗?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问答之间,理明题显。

经过以上例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单例说透”法,可以增强分析论证的力量,还可以节省写作时间(不必想太多的例子)。在采用这一方法时,要在两方面着力:

1.多向分析。一个例子要说透彻,关键是要换角度来分析,这是一个思维方法问题,既要善于看到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也要善于发现几个侧面背后的共同点。一个例子单向分析是无法说透彻的。 2.动态分析。在析例时,不能就此事论此事,要看到事例的过去(原因),也要看到事例的将来(发展),分析与推理结合。这样的分析是动态的、立体的,从而深刻起来。 二、双例互衬

“双例互衬”,就是一篇文章中写两例,两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做到不雷同,相互衬补,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另一种哭泣》中就用到这种方法: 当我看见上高二的表妹为香港歌星张国荣跳楼身亡流泪时,我明白我的想法错了。表妹并非张国荣的歌迷,也有足够的理由和理智让一向冷静的自己避免那样的哭泣。可是,当她看见一个曾经辉煌的生命在本应草长莺飞的四月里孤寂回归了人生的轮回时,她还是为之流泪了。我无法理解表妹的哭泣,那种哭泣是疏远的感情的另一种存在的方式,是那样的陌生。

可不久后,我便在《世说新语》上看到了这么一个故事:“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在得知一个才貌双全的却与自己非亲非故的少女不幸身亡时,竟然泪洒灵堂。他那痛苦流涕的样子令在场的人为之动容。我猜想:或许生活的坎坷与不顺都未曾使他如此畅快淋漓地哭过吧,可当他看见一个正值青春年华即将含苞盛放的美丽生命香消玉殒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为长眠于地下的少女流下了热泪。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