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率)谈话的启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作业

班级:营销10-1班 学号:10054010141 姓名:莫俊谦

1945年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率)谈话的启示

1945年夏,为恢复陷于停顿中的国共和谈,黄培炎与其他五名参政员一起飞赴延安。毛泽东率领在延安的几乎所有中共领导,赴机场迎接黄炎培一行。在延安,受到了中共友人的热诚接待,目睹了解放区崭新的气象和军民的精神风貌,黄深感这似乎是与自己的理想境界不远了,尤其是与毛泽东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促膝谈话,返回重庆后由夫人姚维钧整理和执笔,发表了《延安归来》一书,记述下了至今被人们不时提起,被称作“黄氏周期率”的黄毛对话。

在谈话里,黄炎培先生提出长期执政所要面临的三种危险:一是政怠宦成,二是人亡政息,三是求荣取辱。毛泽东给予的方案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显著,但长期执政的考验依然非常严峻。一些地方或部门官僚主义盛行,腐败问题突出,政怠宦成的情况屡见不鲜,人民的监督力量远远不足以抵制这些状况,除了外部人民的监督力量外,更多的是根本性的从内部,从执政者自身思想上进行改造。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的大会上也明确指出,我们党正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要应对这“三种危险”与“四大考验”,必须大力倡导严格自律的慎独精神。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强调用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而《礼记?大学》又将“慎独”道德规范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即“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倡导思想信念与行为举止的浑然一体,并使之成为两千多年间历代知识分子奉为圭臬的道德法典。元代河南人许衡

1

就是坚守“慎独精神”的典型。

据明宋濂等《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1209—1281)字仲平,人称鲁斋先生,祖籍怀州河内县(今河南沁阳)沁北村,晚年迁居河内县李封村,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官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领太史院事,卒赠荣禄大夫司徒,谥文正,加封正学垂宪、左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封魏国公,诏从祭孔子庙廷。他早年“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有一次“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梨吃,他回答说:“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那人又说:“世乱,此无主。”回答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共产党人要自省、自重、自律、自觉地改造世界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严格自律,毫不懈怠,“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要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做堂堂正正的君子,使自己仰头无愧于党,俯首无愧于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但人均GDP仍然排在全球第一百位之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精神,决不能“未富先奢”、玩物丧志。知耻后勇者兴旺发达,讳疾忌医者自取衰亡。当前,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自由主义以及种种消极腐败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的严峻现实,都必须大力倡导严格自律的慎独精神。坚持严格自律的慎独精神,无论对于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道德,矢志不移地追求理想,才能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抵挡形形色色的诱惑。由此可见,“慎独”精神不仅在古代发挥过重大作用,在今天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对现实考验提供精神动力。

总之,严格自律的慎独精神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是保持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堡垒,也是当代廉政文化建设中为应对“四个考验”而必须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的重要精神力量。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