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必考考点与题型大盘点1

一、价格

2011年高考政治必考考点与题型大盘点

【主要知识点】①从货币的职能看。价格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产物,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②从价格的形成看。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供求关系来实现的。③从价格变动的影响看。由于需求具有弹性和关联性,因而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生活。价格变动也会影响生产,能起到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等作用,因而价格涨落可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④从价格涨落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涨落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持续全面上涨,意味着经济趋热、通胀风险在积聚,反之,则意味着经济趋冷、通缩风险在加剧。

【命题新动向】①此知识点易考计算题,以往多要求依据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计算商品的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量等的变化;今年可能会出现依据商品的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量等的变化,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变化。②以函数图像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物价、供求、劳动生产率、收入水平、需求弹性及关联性等等之间关系的理解。③运用价格形成因素、需求弹性及关联性等知识,分析我国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国家控制物价上涨的各项措施。④运用价格涨落所提高的经济信息的知识,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物价结构上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动因。⑤可将价格、消费结构、通胀和通缩、财政作用、宏观调控等知识有机结合命制综合性较强的图表类主观题。

【典型例题】(无锡期中考试卷)例1、2009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10元,2010年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只有140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是因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A.提高了70%

B.降低了60%

C.提高了50%

D.降低了40%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依据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计算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从单位商品价值量从210元降至140元,说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了。如果设定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则具体计算过程是:210÷(1+x%)=140, x=50。正确答案为C。

(原创)例2、材料一:2010年1月至10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

1

注:3%是国际公认的CPI“安全警戒线”,超过3%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在加剧。 材料二:2010年1月至10月我国食品类、居住类价格变动情况 1月 2月 6.2 3.0 3月 5.2 3.3 4月 5.9 4.5 5月 6.1 5.0 6月 5.7 5.0 7月 6.8 4.8 8月 7.5 4.4 9月 8.0 4.3 10月 10.1 4.9 食品类 3.7 居住类 2.5 注:统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要统计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类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10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CPI贡献了16.6%。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首次加息。

⑴描述材料一、二所显示的经济信息,并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之间的联系。 ⑵简要说明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的不利影响。(4分)

【解析】解答第一问,首先要分别搞清每个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然后动用材料的相关信息和教材知识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联系从材料二的表注中可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联系要运用教材中宏观调控知识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解答第二问,主要是动用教材中与关价格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如价格与通胀、价格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价格与消费等等。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参考答案】⑴材料一表明,2010年1月到10月,我国CPI指数不断攀升,通胀风险加剧;材料二表明,2010年1月到10月,我国食品类价格在大幅上涨,居住类价格上半年不断上涨,7到10月处于高位运行。

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是我国CPI上涨的主要推手;随着通胀风险的不断加剧,国家采用加息的手段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⑵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的不利影响有:①加剧通胀风险,影响社会经济秩序,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与社会的和谐发展。②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不利于我国消费结构的改善。

二、公平与效率

【主要知识点】①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③效率的含义。④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⑤如何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⑥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⑦国家在获得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命题新动向】维护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近期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故也是今

2

年高考应考的重中之重。应关注以下命题动向:①关注维护和实现社会分配公平与目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这一基本方针之间的关系。②关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各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改革等经济现象与维护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③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规范收入分配的表述,如能够说明“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所蕴含的《经济生活》的道理,能够运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立统一的知识准确说明“民富”和“国强”的关系等等。④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政府的职能和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地位等知识,理解党和国家为实现分配公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⑤注意出物价上涨、消费状况、城乡居民收入、地区和行业收入状况、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图表类综合题。⑥注意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分配公平的思想,谨防出《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的综合题。

【典型例题】围绕“收入分配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有一段话很著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可见,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然而,多年前,为了给“效率优先”找理由,曾批判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该是给这个说法正名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

⑴运用《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中“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思想的看法。

材料二:分配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10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突出强调,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⑵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列举几点理由。

【解析】解答第一问,首先要抓住设问中的“传统文化”这一知识界定;另外,还要注意要辩证的看待古人这一观点。解答第二问,主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界定,二是联系分配体制改革思考和知识点的联系。

【参考答案】⑴①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这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今天还有深刻影响,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②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国家兴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们全面发展,创造新生活的必要前提。

③要正确对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今天我们要摒弃“不患寡”的思想,应

3

该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要继承“患不均”的思想,要通过分配体制改革,实现和维护社会分配的公平。当然也不能犯平均主义的错误。

⑵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决定作用。分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巩固经济基础,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立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党和国家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表现。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分配问题越发显得突出,所以党和国家必须要重视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

三、国家宏观调控

【主要知识点】①市场调节的优越性及其局限性。②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③我国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

【命题新动向】①根据我国物价走势情况,来理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②要能够结合我国调控物价的具体措施,说明国家是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③要能够说明,针对不同的经济情况,国家会采用不同性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实施调控。④能够结合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等去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⑤运用我国政府职能、工作宗旨和基本原则等知识,理解国家为稳定物价而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⑥可结合《生活与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矛盾特殊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知识理解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

【呈现新试题】(原创)例5、2010年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做好2011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煤炭企业从维护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加强企业自律,维持2010年价格,不得涨价。该要求表明

①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调控煤价 ②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③稳定煤价是煤炭企业的经营目标 ④企业应接受政府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在当前我国通胀风险加剧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稳定煤价,为抑止物价快速上涨作出自己的贡献,故④选。《通知》要求煤炭企业不得涨价,可见国家采用行政手段稳定物价,故选②不选①。企业以盈利为目标,故③说法有误。

4

(临沂期中考试卷)例6、招标投标、土地审批出让、规划管理,成为腐败高发环节,影响到国家调控房价的效果。因此,各级政府应该

A.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B.打造法治政府,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C.科学民主执政,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D.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解析】本题材料强调的是,因出现腐败行为,导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不力,效果不佳,故本题应该选A。BC选项中的“公正司法”、“民主执政”不合题意;D选项也不合题意。

(原创)例7、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有通货膨胀风险。针对2010年10月我国CPI为4.4%、11月为5.1%的情况,央行会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采用 以缓解通胀预期。

A.下调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上调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C.下调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D.上调 稳健的货币政策

【解析】央行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不属于财政政策,排除AB;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必然会限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和吸收更多储蓄存款,这样可以适度控制市场货币流通量,起到遏制物价上行的作用,故选D。反之,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故不选C。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知识点】①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五条措施。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

【命题新动向】①能够结合“十二五”的建议,以及各地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具体说明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能够结合我国部分产品对外依存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贸易摩擦剧增、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情况,具体说明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能够结合矛盾分析法、综合国力竞争等知识,说明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原因。④注意出综合探究题。

【呈现新试题】(华普期末测试卷)例8、2010年11月30日,在首次举行的合肥经济圈五市党政领导联合会商会议上,五市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合肥经济圈以合肥为龙头,淮南、六安、巢湖、桐城四市为副中心。合肥经济圈建设( )

A.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B.立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做到了统筹区域发展 D.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是结合各地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理解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