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3《精卫填海》教案设计

13 精卫填海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此文言文言简意赅,通过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精卫鸟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想等多种方法,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精卫填海”这一成语来自神话故事,体现学习的延展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山海经》的资料。

2.熟读课文,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图导入,走进《山海经》

1.激趣: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特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

2.课件出示题目及图片:(看图片猜故事,依次出现图片:《嫦娥奔月》《夸

父逐日》)

3.导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

(1)出示《山海经》书的图片。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4.导入: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精卫填海》,感受古文语言的韵味。(相机板书: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猜图导入,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初读古文,识字读文

1.引导学生交流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学习方法。

学习小助手 (1)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同伴听,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3)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 (4)小组长组织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炎帝 少女 名曰 溺而不返 衔接

①相机强调“曰”是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多音字“少”。 ②依次单击词语出现对应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帝 曰 溺 返 衔 (3)小组赛读生字。 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重点指导:

区别形近字识记:曰——日 衔——街 4.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5.教师范读,生注意倾听,然后教师领读。 6.借助停顿,读出节奏。 (1)出示停顿。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多种形式赛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朗读。因为文言文的结构

朗读时,可引导学生体悟小古文的语言特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