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产业及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展望概要

卫星通信产业及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卫星通信(含广播电视在诸多通信手段中具有许多优势,到今天已不仅限 于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传输质量高、覆盖面积大、全天候通信及组网迅速 灵活等特点,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系统趋向更复杂化,应用领域更加 广阔,因而增加了新的内容,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可实现全球通信的无缝隙覆盖, 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卫星移动个人通信 (GMPCS , 可以实现具有广域复杂拓 扑网络的构成能力, 并积几十年的实践历史证明, 它已成为各种通信方式中最可 靠的通信手段。

卫星通信技术已非常广泛的应用于繁多业务:电话、传真、数据、电视/电 话会议、声音/视频/数据广播、电子邮政、运距离教育、远距离医疗以及计算 机联网等, 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特别是迈入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今 天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 因此, 研究卫星通信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 的课题。

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及应用的发展

我国卫星通信的开发和应用, 始于 70年代“331”卫星通信工程的实施。 从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以来,在 20多年的时间里,我 国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了 42颗国产卫星,其中有 7颗通信卫垦,特别是 1984年 4月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和投入使用, 为我国卫星通信的 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培植了我国卫星通信地面分系统,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 开发、研制。生产所必须的一批工程技术队伍和生产厂群体,他(她们自然成 为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创业者, 其中原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南京无线电 厂、电子工业贵州基地等各厂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6年我国第一座数字式卫星通信综合试验站建成。

1985年我国中央电视台,利用卫星向“老、少、边、穷”地区播放了卫星电 视节目。

1986年新疆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电视节目上星,之后历时 13年,全国 31

个省市级电视节目都送上了卫星, 从而实现了利用卫星手段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的 目标。

1999年初, 为了加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计划, 我国启动了国际上最新 的卫星电视直播技术(DTH ,目前二期工程已经启动。为实施该计划,中央电视 台还建成了“村村通”电视平台, 这标志着中国卫星电视直播技术跨入世界先进 行列。

由于我国较早的把卫星通信技术用于广播电视,并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到目 前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已由 1985年开始上星时的 68. 3%和 68. 4%,分 别上升到 1998年的 88. 2%和 89%。并预测,到 2000年可分别达到 91. 5和 92. 5%。该数据表明,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加速了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 率指标的实现。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 我国卫星电视上行站已从最初的几座, 增加到目前的 30多座,收转台由 1986年的 53座发展到十几万座,单收站则已建有数十万台。 1986年中央卫星通信地球站在北京建成并投人使用, 接着呼和浩特、 乌鲁木 齐、 拉萨等五个卫星通信地球站相继建成并开通, 从此启动了我国卫星电话业务。 在 1993年,我国先后建设了北京。上海国际卫星通信地球站,并随之投人 运营,开始用卫星通信建立国际电信业务。

到 1998年我国相继又完成了 37座大中型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律沿予收我国国 内卫星通信网络已趋完善。 使用卫星通信手段开通了 23, 400条国内双向公用话 路,以及 25, 000条国际通信线路。

在专用卫星通信网方面,其发展也很迅速。人民银行、煤炭。电力、石油、 人民日报、交通、海关、民航、新华社等金融、新闻、工业部门,以及各证券交 易所、 烟草公司等许多行业和大集团相继建成近百个小型卫星地球站 (话、 数据、 数话兼容的 VSAT 系统,安装双向话路终端达到 10000余台,其中单向广播数 据站有 5000~6000余部。

在卫星移动通信方面,我国已建成和开通海事卫星系统(Inmarsat 北京岸 站,可提供 Inmarsat A/B /C /M /Mini-M 以及大天线 Mini-M 经济型电话站等 各种业务。我

国使用该系统,在陆地、海洋、航空移动通信业务中,安装的通信 终端已超过 1522部。

由国外开发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铱”和“全球星”系统均已在我国 建立信关站,并与外商合作开辟中国市场。至于“ICO”系统,中国则是其最大 股东之一,并在中国建立卫星接续枢纽站,以便参与运营。

由于我国对卫星通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重视和实施, 它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 会进步带来不可低估的效益,以通信和广播电视的两个典型事例作一说明:(1 中国人民银行建成的金融信息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异地银行间的资金清算、 汇划和监管, 仅加快在途 500~600亿资金周转一项, 一年可为国家增加 100亿元 的流动资金。 (2 中央教育电视台利用卫星进行电视教育, 在全国已培养电大毕 业生 117. 5万人,培训教师 300万人,在职职工接受继续教育 300万人,另有 1000万农民收视了农业实用技术讲座。由上述可以看出,在我国进行卫星通信 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大有前途。

我国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与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在 70~80年代有关研究所、 企业科技人员和生产部门作了极大努力,他(她们积极投人新技术、新体制、 新系统的开发、研究、设计和研制,各种不同类型的地球站设备一大型天线、速 调管及行波管微波大功率放大器、 低噪声放大器、 变频器等射频部件和不同速率 调制/解调器、话音编码、数据处理等数字处理终端设备,均由国内制造。当时 为了加速发展国产化产品升级换代, 曾从国外引进国际上先进的 SCPC 系统设备、 Inmarsat-A 型船站生产技术和装备,所生产的产品为我国第一代国内卫星通信 网提供了设备。

进人 90年代,由于卫星通信新体制、新系统的出现,而我国企业的生产工 艺装备更新迟缓, 以及基础工业技术及产品的滞后, 难以适应市场的新要求, 结 果国内卫星通信产品逐渐萎缩, 大量卫星通信设备来自国外, 致使我国花费数十 一上百亿元购买外商产品。 只有卫星通信天线的开发、 研制、 生产在国内仍占主 导地位,特别是口径 5-25m 系列的大,中型天线,由国内提供。保守估计, 9m 以上大型天线其产量已达 100余部,其它小型天线每年产值也有 3-4亿元。 我国卫星通信的应用,其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