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考试号 班级 姓名 考位号 --------------------------------------------------------------密---------------------------------------封------------------------------------线-----------------------------------------------------------------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60分钟)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 .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

1 . 比较下列三种物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 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

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

2 .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它是一种透明的良好导体,是目前最薄、最硬的纳米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硬度较大

C.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利用太阳能发电

4 . 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将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将CO2制成干冰

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5 . 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利用一种复杂的金属复合物研制出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颜色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第1页,共6页

A.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

B.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 A.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 D.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 6. 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

添加试剂

C.

制取并收集气体

D.

气体验满

7 . 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 )

D.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8 . 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 . 一种无色气体X通过灼热的碳,得到另一种气体Y,Y和灼热的CuO反应又得到铜和X,X和Y是下列各组( )

A.X是CO,Y是CO2 B.X是O2,Y是CO

第2页,共6页

C.X是CO2,Y是CO D.X是O2,Y是CO2

10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性质: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都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 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

③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试验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死亡.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③④⑤

11 .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

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

12 . 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D.鉴别: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

13 . 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已知:HCOOH

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此装置可节约药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尽,实验危险系数小

D.该实验中CO是还原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14 . 碳单质除了金刚石、石墨、C60外,科学家还合成了C70、C90、

C240等,由此做出如下推测:①同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

质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前景广阔;④同种元

素的单质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你认为以上推测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

第3页,共6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