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1-2章 复习题

高分子化学一、二章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诱导期---------在聚合反应初期,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生成,聚合速率为零,这一段时间称诱导期。

2. 竞聚率--------单体均聚链增长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即r1=k11/k12,r2=k22/k21;它表征两个单体的相对活性。根据r值可以估计两个单体共聚的可能性和判断共聚物的组成情况。 3. 几率效应-----当聚合物相邻侧基作无规成对反应式,中间往往留有未反应的孤立单个基团,最高转化程度因而受到限制

4. 玻璃化温度-----玻璃态转变成高弹态的转变温度

5. 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

6. 反应程度-----参与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百分数

7. 凝胶点-----多官能团体系聚合到一定程度,开始交联,黏度突增,气泡也难上升,出现了凝胶化现象,这时的反应程度

8. 官能团等活性——缩聚反应在形成大分子的过程中是逐步进行的,若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速率常数,研究将无法进行。为此,Flory提出了官能团等活性理论,认为不同链长的端基官能团,具有相同的反应能力和参加反应的机会,即官能团的活性与分子的大小无关。 9. 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的质量占总聚合物质量的分率。

二:选择

1. 在线型缩聚反应中,成环反应是副反应,其中最易形成的环状化合物是( B )

A 3, 4元环; B 5, 6元环; C 7元环; D 8~11元环 2. 当线性聚酯化反应进行到95%以后,若继续进行反应,则会是(B )

A 分子量分布变窄 B 聚合度迅速增大

C 反应程度迅速增大 D 产生大量低分子量副产物

3. 聚酰胺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0,在密闭体系中最终能够达到的反应程度为 ( A ) A 0.95; B 0.94; C 0.96; D 0.97

4. 下列哪个聚合物最容易解聚成单体 ( C )

A PE B PVC C PMMA D PAM 5. 主要成分都含有高分子的一组是( A )。

A蚕丝、涤纶、纤维素、DNA; B 色拉油、电木、涂料、淀粉; C 羊毛、葡萄糖、胶水、橡皮; D 甘油、毛衣、光盘、皮鞋

三:填空

1. ABS为三元共聚物,其中A指的是 ,B指的是 ,S指的是 。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

2. 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 熔融聚合 溶液聚合 界面缩聚 固相缩聚

3. Tg是塑料的_____使用温度,是橡胶使用温度的 ,同时它也是________的温度。

上限,下限,链段开始运动

4. 三大合成材料是什么

5. 线形缩聚机理的特征有二,分别为 和 。逐步特性,可逆平衡 6. 缩合聚合物的分布指数为 ,单分散聚合物的分布指数为 。 2; 1 7. 缩合聚合反应中,除聚合速率外, 是体型缩聚的关键。凝胶点的控制 8. 下面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PE PVC PMMA PAM PC PS PVAc PVA PP PET 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又名聚对苯二甲酸四次甲基酯

PAA 聚丙烯酸 PMAA 聚丙烯酸甲酯 尼龙-6 聚酰胺-6 尼龙-6,6 Mw Mn 。PMA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Tg . 9. 下列聚合物的单体是什么PE PVC PMMA PAM PC PS PVAc PVA PP PET PBT PAA PMAA 尼龙-6 尼龙-6,6

10. 非结晶性高聚物随温度变化而出现三种力学状态分别是 , 和 。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11. ω-羟基十一酸缩聚物的平衡常数为4,欲使平均聚合度大于100,体系中小分子水的浓

度(mol / L) 应小于 。4×10-4

12. 大分子的立体构型可分为 、 、 三种。全同立构、间同立构、无

规立构

13. 线形缩聚机理的特征有二,分别为 和 。可逆平衡

14. 聚合物热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提高聚合物耐热性的三大措施

是 、 、引入极性键(氢键)。键能;引入芳杂环、交联

四:判断

1. 在缩聚反应的初期,单体几乎全部缩聚成低聚物,延长反应时间,主要是提高分子量,

而转化率变化较少 (对)

2. 全同立构聚丙烯比无规立构聚丙烯有着更高的Tg ( yes ) 3. 高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加以提纯 ( No)

4. 缩聚反应随着反应程度的提高,其分子量分布变宽,平均分子量增大(yes ) 5. Flory 凝胶点方程对于凝胶点的预测值要比实验值高 ( 错)

6. 在形成高分子材料凝聚态和决定材料基本性质方面起关键作用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对) 7. 在缩合聚合反应中,延长反应时间主要是提高单体转化率,从而增加分子量(错 ) 8. 凝胶点是多官能团单体开始聚合并发生交联,粘度突增,气泡也难上升,出现了所谓的

凝胶,此时的反应温度称做凝胶点。 (错 )

五:制备反应方程式

1. nH2N(CH2)6NH2 + nHOOC(CH2)4COOH

2. 2. nHOROH + nOCNR'NCO

3. 有机玻璃

4. 聚醋酸乙烯酯

5. nCH2=CHCN

6. nNH2(CH2)5COOH

7. PS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