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鉴赏》

庐山茶文化鉴赏

提要:庐山茶文化鉴赏主要介绍庐山云雾茶的生长地,以及它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过程,还有庐山云雾茶的特点,最后是自己对茶的感悟。

关键词:庐山云雾茶、传说、明前茶、冲泡方法、品。

“高山蕴云雾,云雾蓄好茶”,庐山云雾茶因庐山闻名于世,而庐山云雾茶也因此而出名。庐山在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南倚鄱阳湖;平地拔起,峡谷深幽,群峰挺秀,林木茂密,泉水涌流,雾气蒸腾。在这种氛围中艺植熏制的“庐山云雾茶”,素有“色香幽细比兰花”之喻。

庐山云雾茶的主要茶区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汉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这里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形成云雾,常见云海茫茫,一年中有雾的日子可达195天之多。由于这里升温比较迟缓,因此茶树萌发多在谷雨后,即4月下旬至5月初。又由于萌芽期正值雾日最多之时,因此造就了云雾茶的独特品质。尤其是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终日云雾不散,所产之茶为

最佳。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 由于天候条件,云雾茶比其它茶采摘时间晚,一般在谷雨后至立夏之间方开始采摘。以一芽一叶为初展标准,长约3厘米。成品茶外形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露。茶汤幽香如兰,耐冲泡,饮后回甘香绵。

匡庐之山,是云的故乡,云的世界。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时而像浩瀚的波涛,时而像轻盈的薄絮,整个庐山都沉浸在那朦胧飘渺的云雾中,\千山烟霭中,万象鸿蒙里\,一如太虚纪境。因而,有云雾茶之名,\雾芽吸尽香龙脂\,云雾的滋润,促使芽叶中芳香油的积聚,也使叶芽保持鲜嫩,便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相传,庐山种茶始于汉代,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徒便结舍于庐山。当时全山梵宫僧院多到三百多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崖登峰,种茶采茗。东晋时,庐山成为佛教的一个很重要中心,高僧慧远率领徒众在山上居住三十多年,山中也栽有茶树。唐宁两代文人墨客多有赞颂之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庐峰结庐 而居,亲辟园圃,植花种茶,诗云:\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宁代诗人周必大有\淡薄村村洒,甘香院院茶\之句。

后来,明太祖朱无璋曾屯兵庐山天池峰附近。朱无璋登基后,庐山的名望更为显赫。庐山云雾正是从明代开始生产的,很快闻名全国。明代万历年间的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即云:\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

宋代,庐山名茶已成“贡茶”。1951年,庐山云雾茶进入国际市场试销后,深受欢迎。1971年,庐山云雾茶被列入中国绿茶类的特种名茶,并以: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绝”一举扬名中外,1982年在江西二十一种茶叶评比中,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国名茶评比又被定为中国名茶。1985年获全国优质产品银牌奖,1989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奖。庐山云雾茶在2005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得金奖。2006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再次获得金奖殊荣。

关于庐山云雾茶还有很多传说,我比较熟悉的就有两个。 传说:从前,庐山五老峰下有一个宿云庵,老和尚憨宗移种野茶为业,在山脚下开了一大片茶园,茶丛长得极为茂盛。有一年四月,忽然冰冻三尺,这儿茶叶几乎全被冻死。浔阳官府派衙役多人,到宿云庵找和尚憨宗,拿着朱票,硬是要买茶叶。这样天寒地冻,园里哪有茶叶呢?把憨宗逼得喘不过气来。憨宗向衙役百般哀求无效,连夜逃走。

九江名土廖雨,为和尚憨宗打抱不平,在九江街头到处张贴冤状,题《买茶谣》,对横暴不讲理的官府控诉。官府却不理睬。

和尚逃走后,这些衙役更是肆无忌惮。为在惊蛰摘取茶叶,清明节前送京,日夜击鼓擂锣,喊山出茶,每天深夜,把四周老百姓都喊起来,赶上山,令其摘茶。竟把憨宗和尚一园茶叶,连初萌未展的茶芽都一扫而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