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盈利能力分析
文献综述
摘 要:通过对关于盈利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发现西方虽然在盈利能力研究方面比较成熟,但是对于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却着墨寥寥;而我国对于盈利能力的分析着重于杜邦分析等传统的分析法、定量与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很少使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公司的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绿地集团;盈利能力;研究述评
1 盈利能力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一般来讲需要从四个方面的能力进行着手,即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经营效率能力。社会发展到现在,一般认为,企业财务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此外再是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利用资产创造收益的能力,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是企业发展动力。盈利能力评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创利水平,它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的效果和利润以及为投资者提供资本收益等,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获利能力大,它在获取贷款、增资扩容等方面就会更有优势;获利能力小,发行的股票、债券难得有市场,或者由于净资产收益率没有连续三年达到10%以上而失去配股资格,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和投资信心。作为企业群体的佼佼者,上市公司拥有比非上市公司优越的条件,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而,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状况和规律,不但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长壮大,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国外研究成果
盈利能力分析最早来源于西方19世纪左右的美国。1864-1914年,美国工业处于革命发展时期,由于银行信贷分析的需要,要求企业报送财务报表,财务分
析就是这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emsetz(2016)认为一个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会产生股权结构的变动,正是由于企业的这种内部优化,通过磨合才能使得企业达到最优结构[1]。
Mock(2014)等学者通过研究大量上市公司发现,公司管理层的持股比重与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2]。
Prowse(2013)通过实证研究企业的净利润与广告费用,研发费用,资产净值等企业运营数据的关系,仔细研究讨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如何被这些数据所影响的[3]。
1982年,美国思腾思特公司首次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观念,并将其作为企业业绩评价工具加以发展和推广。基于此,Jeffrey et al.(2014)提出了修正的经济增加值指标(refined economicvalue-added,REVA),进一步完善EVA指标[4]。
3 国内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对盈利能力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国内许多学者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下面是最具影响力的观点:张晶(2016)从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5]。蔡依凝,巴瑀,赵宣臣(2016)针对在盈利能力的分析过程中要加以注重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有效的提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6]。在此基础上,骞小丽(2017)针对在盈利能力分析中经常性的误区以及在盈利能力分析的过程中受到的限制,提出了使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得以改进和完善的思路以及方法[7]。陈瑞希,刑军(2018)主要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研究[8]。
第二,盈利能力分析方法。仅仅研究盈利能力分析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是不够的。因此,许多学者对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索,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就。以下列举了几个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魏辛同(2016)分别介绍了盈利能力、财务分析、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和两种改进版的杜邦体系。并逐一列举了三种杜邦分析的体系的特点和优缺点[9]。朱林娜,田京鑫(2018)使纵向比较分析法以及杜邦分析法相结合并且对其盈利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10]。苏李
1
华(2018)分别运用传统的杜邦分